在正文之前我想先講清楚幾個概念問題。
1.什么是無人機?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機上無駕駛艙,但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序控制裝置等設備。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可在無線電遙控下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或用助推火箭發射升空,也可由母機帶到空中投放飛行?;厥諘r,可用與普通飛機著陸過程一樣的方式自動著陸,也可通過遙控用降落傘或攔網回收??煞锤彩褂枚啻?。
2.無人機相對于有人駕駛飛機的優勢?
可以減少與保障飛行員有關的結構重量,增加有效載荷,相對可以降低制造,使用,維護方面的成本;可以避免飛行員傷亡、被俘等情況,可以突破人類飛行員身體本身的生物局限性,能夠執行危險系數更高的任務;根據任務需要,使用環境實際情況,設計靈活度較高,體積原則上無下限,雷達反射面積可以比有人機小得多,在執行特殊任務時有利于隱身設計;體積上更為靈活,平臺適應性更強,特別是在海軍等平臺空間有限的使用上,作戰靈活性更高。
3.無人機與航模的區別?
隨著材料科技與電子科技的發展與工業化生產,事實上無人機與航模技術上的區別現在已經很模糊了,它們之間的區別更多的國家政策上與使用目的上的區別。航模更多的是以觀賞,競技方面的應用,而無人機則是實際工作需要與軍事任務方面的應用。當然成本與體積也是航模跟無人機明顯的區別之一。
就像世界上其他的科技一樣,無人機的誕生也具有深深的軍事目的烙印。它的歷史可以追溯于1914年,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的卡德爾和皮切爾兩位將軍,向英國軍事航空學會第一次提出了無人機的概念:“研制一種不用人駕駛,而用無線電操縱的小型飛機,使它能夠飛到敵方某一目標區上空,將事先裝在小飛機上的炸彈投下去。”在得到有關部門及領導的肯定后,A.M.洛教授接手了這項工程。但是對于當時的科技而言,無人機這項需要多個學科技術支撐的綜合工程注定命運曲折,而它最先擔當的任務角色也非常具有喜劇性—--靶機。
作為英國的表兄弟,大洋彼岸的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嗅覺向來是靈敏的。不遲于1915年美國人就加入到了無人機的競爭中,且取得的成就遠比英國人大得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航空隊曾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過攜帶重型炸彈的活塞式發動機無人機對日軍目標進行轟炸。甚至于瘋狂到設想將報廢的B-17和B-24轟炸機改裝成攜帶炸彈的遙控轟炸機。駕駛員先駕駛這種遙控轟炸機至海邊,然后跳傘脫身,遙控轟炸機則在無線電的遙控下繼續飛行,直至對目標進行攻擊??上в捎谒杞涃M巨大,再加上操縱技術過于復雜,美軍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研制計劃。在此期間,美國海軍也曾研制出3種噴氣式無人機,分別取名為“格勞伯”、“富根”、“加格勒”,但因種種原因,都未能正式裝備部隊。
二戰之后,世界各國的對無人機的研發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而軍事用途始終是無人機最大的市場。得益于電子科技與材料科技上的領先地位,美國一直在無人機領域具有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而軍事技術大國俄羅斯在接手前蘇聯的大部分國家科技遺產后在無人機領域也具有無人輕視的地位。但是深處中東的以色列在無人機領域的不俗表現卻讓人意外又意料之中。作為一個被一圈阿拉伯國家包圍敵視且建國伊始就從未走出軍事威脅陰影的國家,以色列的人口在他的鄰居面前無疑處于劣勢,而無人機無疑給了以色列人一個從技術上尋找軍事力量平衡的突破口,美國與以色列的關系眾所周知,在這種迫切的軍事現實需要跟天然科技環境具備的條件下,以色列人的無人機產業迅猛發展,當年我國跟以色列人的“哈比”無人機糾紛就是最好的注解。
“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那是以血淚交足了學費才領悟到的。促使我國加速對于無人機的研發從某個角度講還得“感謝”我們北方的好鄰居前蘇聯,就像共和國其他方面的科學研究之所以下決心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與前蘇聯的技術封鎖分不開。
1960年代,由于蘇聯援助的取消、專家的撤離,解放軍空軍試驗用的拉-17無人靶機嚴重缺失,國家不得不下決心搞自己的無人靶機,從而促生了長空一號。而主要負責人正是被譽為“中國無人機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趙煦將軍。中國的無人機產業從無到有,歷經了50多年的發展。期間,除了前蘇聯,與以色列等國的商業合作,我們的另一個對手美國人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火蜂”這種無人偵察機在我國“長虹”一號上的技術影子其實大家都知道。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與工業技術實力的長足高效發展,美國人的捕食者MQ-1,全球鷹RQ-4A,坎大哈怪獸RQ-170,在全球媒體前大秀肌肉風光無限的同時,中國不顯山不露水的發展了天翼3,翔龍,翼龍等等無人機型號時大家就笑而不語了。
作為局外人,對于無人機的應用方面大家接收到的大多是軍事方面的信息,這與媒體追求新聞眼球效應是分不開的。軍事應用方面無疑無人機技術發展的最大推動者,但是無人機產業的春天可不只能是軍事應用方面,全球科研民用方面的應用的才是無人機的廣闊天地。
無人機的本質是一個空中飛行平臺,它的價值體現在其“低成本,長航程,使用風險低”等優勢上,其具體執行何種工作由其搭載何種工作儀器決定。在高空科學實驗,邊境巡邏,地圖測繪、地質勘測、災害監測、氣象探測、空中交通管制、邊境控制無人機、通信中繼、農藥噴灑等方面現在已經有了實際的應用。
我國的無人機技術雖然取得了跨越性的發展,但是在民用領域的運用上卻發展不大,距離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有著不小的距離。當然技術上的距離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但是更大是問題卻不在于技術上,而在于思想觀念上。我國現階段無人機的應用除去軍事方面的就剩下高??蒲袉挝桓鷩夜芾頇C構了,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壓根就沒起到應有的作用!市場經濟關鍵是在于市場,一個沒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去廣泛開發市場的產業是注定走不遠的。一個研發靠國家政策性撥款為主的失敗案例在我國那是數不勝數,這方面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又一次走在我國前面。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優勢,中國正處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高速的經濟發展正帶動科技產品應用的長足發展。無人機在任何一個行業應用方面的突破都將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國內的無人機應用潛在市場總量的規模是難以想象的龐大!可以說誰掌握了中國的無人機市場誰就掌握了全球無人機市場的霸主地位。
仰望星空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無人機在國內民用方面更加廣泛的應用迫切需解決幾個政策法規方面的實際問題。首先是國家對于無人機使用上的法規政策不明確,在離地三尺就歸空管的現有法律框架下,無人機實際是處于一種很尷尬的法律環境中,基本可以說是誰都管不著又誰都可以管。其次,在制造生產領域上,無人機的質量標準在國內在法律法規上也沒有明確的可參照標準。最后,使用操作人員的資格培訓方面,也是一筆糊涂賬。這幾個問題不解決,無人機的安全都得不到必要的保證,應用要深化無疑是空中樓閣。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誰都擋不住的,無人機所具備的優勢使得它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歷史潮流,任何人忽視這種潮流都會受到現實的無情教訓。無人機的發展與使用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在國際科技綜合競爭上的一項重要指標。這一需要眾多學科支撐的產業已經跟一個國家眾多的科研,工業化產業鏈深深連為一體。而這以高科技產業又恰恰是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的行業之一!中國現有的工業科技水平完全具備了無人機研發到工業化生產所應該具備的所有條件,可以說我們有完整的無人機產業化生產鏈!所以無人機在國內的發展應用前途無量,甚至于可以預言在無人機競爭領域,現在站在領先位置的發達國家可以做好被中國超越的心理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