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公司
依靠夢想打動風投
廣州日報:前期風投非常重要,你們怎樣打動“真格基金”的徐小平給你們投資?
熊逸放:我們告訴徐老師,無人機可以成為人們生活中很得力的助手,不僅僅是幫你航拍或者給女朋友制造一些驚喜,它在農業、影視行業、消防上都有 很多不同的應用。胡華智直接跟徐老師說自己玩了十幾年的航模,創立了北京航模航天博物館,這個東西讓徐老師一聽就驚呆了,他說,居然有人如此狂熱。有這么 一個人,不僅是玩了,而且玩出了名堂,由這么一個人來做這個事,他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他肯定是有夢想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愿意一起來做這家公司,我們相信 他真的喜歡做這個東西,他是有夢想在里面的,這是非常不一樣的。
廣州日報:你怎么評價另外兩位合伙人?
熊逸放:我們三個分工很明確,各自在自己的領域里都有很強的激情和專業度,楊鎮全做了十幾年的銷售,他賣的東西是全世界最難賣的東西,胡華智對產品和技術的把控絕對是世界領先的。大家的心態都很年輕,都很喜歡玩。
成本較貴
規模化生產后會下降
廣州日報:你們提到無人機最酷的一點在于它的硬件和軟件的可擴展性,怎么理解?
熊逸放:分開來講有兩件事,比如說你買一個標準版回來,我們預留了一個接口,這個接口,你可以去搭載一個云臺,云臺有一個相機,這樣它就是航拍 版。你可以搭載一個激光雷達,它就可以對四周環境偵測和感知,可以繪出圖來,你搭根線吊個戒指也可以去求婚。廣州另外一家公司在無人機上安裝了一個空氣檢 測器,無人機在空中飛一圈,你就可以對大氣的成分做出一個分析,甚至可以繪制出來自己的空氣地圖,這塊就是硬件的可擴展性。軟件的可擴展性是什么?它就是 個空中的 iPhone, iPhone有多少可能性,無人機就有多少可能性。
廣州日報:目前你們公司無人機的典型應用在哪里呢?
熊逸放:還是以航拍為主。
廣州日報:在設想里面,它之后可能會有些什么驚喜的應用?
熊逸放:我們會把社交化、娛樂化的元素放在里面,飛機不僅僅是一個航拍器,它是你的“小伙伴”,然后形成一個“飛友”與“飛友”之間的社區。
廣州日報:未來每個人都擁有一臺無人飛機是不是會成為可能?
熊逸放:對,我認為這個一定會有。而且會很快,大概三五年。而且我們會讓無人機非常安全。在手機里面,我們可以把程序寫進去,比如說廣州塔很危險,我堅決不讓飛機靠近廣州塔。
廣州日報:目前來說實現不了這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熊逸放:主要是消費者需要有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教育消費者是核心。成本也會有一定的關系,現在一臺無人機三五千元,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比較貴的。我認為將來實現規模化的生產后,成本會逐漸下降。
廣州日報:你們海外布局的策略顯示,海外和國內的銷售額比例在7:3~9:1之間,為什么這樣布局?國內的市場還沒有開發成熟?
熊逸放:不是說我們主動地想去做這種布局,而是這個客觀事實是這樣的,國外的消費者對無人機接觸得比較早,國內這塊相對比較晚。我舉個例子,北 京現在很多時候無人機是禁飛的,廣州珠江新城人群太密集了,(無人機)也不太好飛。因為一線城市有購買力的人都沒有很好的空域讓他玩,有很好空域玩的地 方,他們的購買力不強,國內這塊整體還是比較早期的。我當然希望國內的市場盡快起來,所以不同的公司一起盡快地把國內市場做大。
存在風險
手機操作靠譜嗎?
廣州日報:目前億航市場份額大概是多少?
熊逸放:我們今年1月份剛開始發貨,市場份額是多少,我都不知道。銷售量應該還是非常可觀的,把產品賣到70多個國家。在國內來講,肯定比大疆(另一家無人機公司)要小。具體銷售數額屬于商業機密范疇。
廣州日報:有人認為用手機APP操作無人機是十分危險的,你怎么看?
熊逸放:任何一個新事物出現,它一定會被既得利益者或者說目前世界上已存在的勢力議論。手機操作靠不靠譜這個事,今天我不評論,它代表著一種方 向,一種精神。今天來說的話,我們已經把手機做得跟遙控器沒有什么區別。從安全系數以及操作難度來說也沒有什么區別,但這都要去試了才知道。
廣州日報:你覺得無人機的市場會怎樣發展?
熊逸放:我認為會更多元化,會百家爭鳴,你會看到很多不同的公司在這個市場里面出現,跟現在的一家獨大可能不太一樣。你會看到各個行業的應用、相關的服務配套系統(出現),無人機的租賃、無人機的保險,包括無人機的試用,很多都會出現。
記者:那對于產品來說,它會有什么樣的趨勢?
熊逸放:更便宜、更便攜、更智能。在享受無人機帶來的另類體驗時,也可能讓人擔憂無人機的安全性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險,如何規避?我們將對速度進行設置,同時設置禁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