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 Guidance
這套Guidance系統同樣可以在前、后、左、右和下,一共5個方向上進行障礙識別,而識別的機制分為兩個部分,分比為是超聲波和機器視覺。 也就是說,除了常規的超聲波模塊以外,5個方向上還專門放置了攝像頭用于獲取視覺圖像,然后直接傳輸到機載的英特爾凌動(Atom)Bay Trail處理器進行計算處理。另外,進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時間較早的Parrot,也在跟英偉達(Nvidia)進行避障方面的合作,同樣采用了包含機 器視覺的復合型避障系統。
這種復合型避障系統,相對前兩種提到的模式來說技術含量更高一些。當然在工作效率上也有一定的優勢。Guidance系統配合大疆的 Matrice 100無人機開發平臺使用,可以為更多與物聯網有關的商業化使用場景帶來幫助,比如停車場管理。在室內GPS用于定位基本可以免談了,在地下停車場中光照 條件一般不太好,而超聲波與機器視覺加起來,幾乎可以在任何照度下對多種材質進行較好的識別,從而對無人機在地下停車場封閉環境中的飛行提供更好的指導, 識別的有效范圍可以顯著提升,準確度往往可以達到厘米級。
盡管在本文中,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技術先進,頗有前景的避障系統。但截至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市面上主流的消費級無人機,比如大疆銷售量暴高的精 靈(Phantom)系列,因為成本、量產難度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仍然沒有官方推出的可用的避障系統。這時候,全世界的創客都坐不住了。
一家名為Panoptes的初創公司,為購買了大疆Phantom,又希望能夠用避障系統武裝自己的無人機的用戶提供了一套解決方 案:eBumper4。這個產品已經適配了Phantom系列無人機,以及3D Robotics公司的Iris無人機。它其實是給這些無人機更換了一個包含避障識別功能的機殼,把原裝的機殼換下來,再把eBumper4換上,經過簡 單的調試,就可以為無人機加上避障功能。(下圖)
還有更多個人身份的創客希望打造出普適性更高,價格更低廉的避障系統。早在2013年,就有幾位女性開發者使用夏普的紅外攝像頭、Arduino開發板,以及Parrot推出的SDK自己開發出了一個簡易的避障系統。(如下圖、視頻)
目前,無論是企業級服務商提供的產品,如英特爾的RealSense實感攝像頭,還是個人創客用廉價的零件組裝出一套解決方案,避障系統進入消費級無人機的條件都已經得到了滿足。 如果生產廠商真的希望無人機能夠從硬核愛好者的玩物,變成能夠進入千家萬戶的大眾商品,加入先進的、商業級的避障系統肯定是接下來民用消費級無人機的重要發展趨勢——重要性遠高于更長的續航時間和更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