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避障技術
讓飛行中的無人機“長眼鏡”,能夠識別飛行路徑上的障礙物,并準確繞飛或懸停,是實現無人機智能化的重要一步。未來無人機避障技術將在這些方面實現突破:
(1)深度相機避障技術;
(2)聲吶系統避障技術;
(3)“視覺+憶阻器”避障技術;
(4)雙目視覺避障技術;
(5)小型電子掃描雷達;
(6)激光掃描測距雷達;
(7)四維雷達。
4. 跟蹤技術
識別目標并進行跟蹤飛行,減輕使用者的操作負擔,并能夠利用無人機執行特殊環境條件下的特殊任務。智能跟蹤主要有:
(1)GPS跟蹤;
(2)視覺跟蹤。
目前在大疆Phantom4等先進機型上這些技術都已經有所體現。
三、交互技術
無人機目前主要通過遙控器進行飛行控制,需要專業訓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無人機應簡化對操作人員的要求,提升用戶體驗。
(1)手勢控制技術
手勢交互是一種未來人機交互的趨勢,目前在精確度上存在挑戰。在CES2014的展場上,有利用MYO手勢控制臂帶來控制AR.Drone2.0四旋翼的演示。

智能手勢臂環操控無人機
(2)腦機接口技術
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多個領域都運用到了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腦機接口技術)技術,科員人員運用該技術制作新型玩具、為殘疾人制作義肢。作為需要安全性較高的飛行器,這種方式目前還不成熟。它可作為一種驗證性質的技術展示,離實際還有不少距離。

用“意念”控制無人機
四、通訊技術
(1)4G/5G通訊技術
2013年6月17日,北京4G聯盟聯合無人機聯盟組織召開了4G聯盟與無人機聯盟交流研討會,旨在加強北京4G聯盟和無人機聯盟之間技術交流,尋找無人機機載載荷與4G設備儀器的聚焦,促進北京市信息產業發展。2015年,中國移動開發4G“超級空戰隊”設備,能支持航拍影像即拍即傳。5G的速度比現在的LTE網絡標準連接速度快250倍,它標志著無線行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汽車、醫療設備、無人機和其他設備,都將受益于這一無線連接速度。

(2)Wifi通訊技術
2013年,德國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開發出了一項新的無線廣域網技術,打破了最快的WiFi網絡速度紀錄,它可以讓1公里以外的用戶每秒鐘下載40GB。由于這種設備的傳輸距離比普通WiFi路由器的覆蓋范圍要廣得多,因此這種設備很適合無人機航拍圖傳或光纖布放不方便的農村地區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