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系統”重點項目針對我國對地觀測技術與應用快速發展中遙感載荷航空飛行驗證環節缺失的問題,通過改造兩架無人機,研制光學和合成孔徑雷達兩套基本載荷系統,在貴州和內蒙古建立南北兩個驗證場,研發遙感數據處理與科學分析系統及相關驗證輔助支撐系統,最終將形成一套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業務運行體系。目前,該項目的實施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0年11月14日,該項目在內蒙古某機場開展北方場光學載荷科學試驗飛行。曹健林副部長與高新司及遙感中心有關人員前往試驗現場,觀看了試驗飛行并慰問了全體項目組人員。
參加本次試驗的無人機平臺搭載了一整套光學載荷系統,全程采用自主控制模式,按試驗任務的規劃方案,圓滿地完成了約3小時的飛行任務。實現了遙感數據實時獲取、實時傳輸、實時顯示等功能,累計獲取了186GB光學載荷影像數據。針對載荷性能飛行驗證需求,在本次試驗中沿飛行航線布設了經過嚴格測試的上百塊的靶標,與飛行試驗同步獲取了靶標地面光譜測量數據及場地氣象參數數據,開展了光學載荷輻射、幾何、光譜性能評價。經過試驗檢測,整個飛行過程中無人機平臺和地面測控站工作正常,數據流、指令流暢通,試驗輔助技術支持系統運行正常,光學載荷系統性能及工作狀態良好。
曹副部長觀看了試驗全過程,聽取了項目組匯報,對本次試驗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本次試驗的無人機是首次轉場并首次在高原飛行,在項目各參加單位密切配合下,經受住了系統復雜、參與單位多、科學試驗系統協調性要求高等嚴峻考驗,也是軍民合作的典范,試驗工作獲得了圓滿成功。他希望項目組全體人員以本次試驗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為最終建立我國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業務運行體系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