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伊朗說截獲的無人機現在是伊朗“財產” 新華社記者 孟麗靜 編制
如果非要說是伊朗“騙來”了這架無人機,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只有一種:美軍的無人機操作員是伊朗間諜。
12月4日,一架美軍RQ-170“哨兵”(又稱“坎大哈怪獸”)無人機意外墜落在伊朗境內。數天后,伊朗官方展示了據稱是其俘獲的無人機的視頻,聲稱該機是通過“網絡手段”操控并迫降的,因此沒有受到太多損傷。然而,單就目前掌握的種種情況分析,伊朗用網絡手段“生擒”美軍高科技無人機的說法,存在不少無法解釋的疑點。
一、無人機指揮控制中心與世隔絕,網絡入侵無門。
美軍無人機的指揮控制體系通常分兩部分:一是臨近戰區的前方控制站,負責控制無人機起降,其任務限于近距離無線電引導,而“哨兵”的墜落地點已經深入伊朗境內250公里,顯然,伊朗并不是針對前方站進行了網絡入侵。
另一部分是美國本土的后方指揮基地,負責無人機進入特定空域后的全部任務,如改變航線、拍照偵察等。這類基地普遍設在遠離大城市的不毛之地,如內華達州的蘭利空軍基地和佛羅里達州的克里奇空軍基地,無人機操縱員們被“圈養”在基地內,幾乎與世隔絕。指揮中心內的任何一臺計算機都被嚴令禁止與國際互聯網相連。當需要向五角大樓提供無人機回傳的情報時,將啟用專線網絡,該網絡與無人機的控制網仍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無人機控制網始終處在“全隔離”狀態下運行,根本不存在網絡入侵的途徑。
伊朗軍方人士查看被俘獲的美RQ-170無人機(伊朗電視臺截圖)
三、多重導航技術是最后一道防火墻。
RQ-170并非一次性消耗品,酷似B-2隱形轟炸機的外形暗示著它絕對不含糊的身價。這樣一架昂貴的飛機不可能只有一套導航和控制系統,而是多種先進技術的集大成者。僅導航手段就應包括衛星制導、地形匹配制導、慣性制導——后兩者既不依賴無線電信號,也不依賴網絡控制。就算伊朗真的攻破了美軍無人機指揮中心的網絡系統,或是成功向“哨兵”發送了虛假定位信息,該機通過將多重導航信息相互比對仍能察覺信號有誤,不會輕易上當。在最壞的情況下,無人機還可根據記憶自動返航,確保不會落入敵方手中。
既然如此,“哨兵”是怎么被伊朗“生擒”的?最大的可能還是技術故障,如錯誤地裝訂了大氣數據,導致飛行高度過低;或是舵面失效、燃油泄漏;也可能是人為操縱失誤。無論如何,它如此完好地墜落在異國他鄉,必定是多方面因素使然,其中細節尚待解密。
如果非要說是伊朗“騙來”了這架無人機,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只有一種:美軍的無人機操作員是伊朗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