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陽光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呈現“全領域發展”趨勢。隨著相關支持系統建設日益完善,催生出發展的“井噴”。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無人機僅民用市場就大概有幾億元的量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院長魏毅寅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與國際無人機出口大國相比,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較晚,但隨著國家空域管制的逐步開放以及用戶認可度增強、技術更加成熟,國內無人機產業已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
作為無人機市場的新近加入者,2012年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了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著力打造無人機產業發展平臺。在此前的2012珠海航展上,航天三院整合旗下“刀鋒”、“騰飛”、“鷹”、“翔云”等品牌,推出了以“海鷹”為整體品牌的無人機系列產品與體系化綜合解決方案。
航天三院又稱中國飛航技術研究院,是我國飛航導彈的搖籃,這樣一家以研發飛航導彈見長的企業,之所以會將關注點放在無人機產業上,首先是看到了這一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潛力。“未來的市場很難準確預計,但相信數年后將會有一個量級的變化,很可能從幾億元增長到幾十億元。”魏毅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