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3月25日訊 昨日上午,在贛榆縣新城區,工人們正在一幢新建的樓房里進行內部裝修,這里便是江蘇省國家級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建設現場。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由市海洋與漁業部門承建的這一基地已經基本建成,并將于三季度掛牌。屆時,這一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將利用海域無人機對我省海域進行立體監管,并與國家海域監管系統有效結合實現數據共享,提供海洋信息綜合管理與服務,進一步增強我市海洋綜合管控能力。
近年來,隨著我市工業用海、城市用海等用海活動頻繁,依靠群眾舉報、現場巡查、衛星遙感監測等傳統的監視監測方法,難以及時獲取有效信息,更無法在突發事件中給予應急響應。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技術手段開展高效監管。按照國家海洋局的部署要求,我市率先利用全國低空遙感無人機對重點海域進行監管試點,并結合衛星遙感技術、航空航天遙感技術、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及地面勘察技術,建立江蘇省(連云港)海域無人機三維立體監管平臺,實現對海域從高空到地面的全方位三維立體監測。“現在,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的建設,實際上是把海域無人機建設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和擴展,以節約國家資源,更好地服務海洋管理工作。”市海域使用保護動態管理中心主任趙新生介紹。
據了解,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主要包括無人機監控指揮平臺、無人機監控應急指揮車、無人機培訓裝配、飛控訓練模擬、圖像處理、飛行訓練跑道、無人機機庫等部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基地大樓已基本建成,位于大樓附近空曠區域的無人機跑道正在建設中,跑道長300米、寬50米。此外,應急指揮車已經投入使用。
趙新生表示,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建成后,將對提高我市海域管理的能力和層次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為我市海洋信息化建設提供數據與技術支撐。其中,無人機監控指揮平臺和應急指揮車,可與國家海域監管系統有機結合,實現數據共享。以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為平臺,可進一步針對敏感重點水域、岸線、海島(礁)等進行大頻次的監測,從而擺脫常規遙感手段及地面監測手段受到的各種約束。此外,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還將海域使用動態監測與指揮辦公、業務管理、海域動態評價、決策支持和應急保障合為一體,確保我市海域監管部門實時掌握海域使用情況,進而為海洋信息監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辦公自動化、管理規范化和決策科學化。
據介紹,下一步,在海域監管無人機基地建成運行的基礎上,新一輪的重點區域用海數據更新工作即將啟動。同時,努力形成與海域執法部門有效聯動互補機制,提升海域使用監控能力,擴大監管覆蓋范圍,減少違法違規用海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