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搭載輕型航空高光譜成像儀的無人機解析圖。
未來,用無人機搭載高精度的小型航空高光譜儀,只需要無人機在天空中轉一圈,PM2.5超標的區域就會在電腦上顯示出來;林地內米粒小的害蟲在無人機的火眼金睛下,也無處躲藏。
昨日,記者從市科技部門了解到,在此次第二屆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揚州賽區的參賽項目中,揚州一家企業研發的國內首臺“高精度小型航空高光譜遙感”項目頗為引人注目。據了解,此項目已經進入了調試階段,預計在兩年內形成產業化。
1 功能強大
高光譜成像,遠勝普通航拍設備
如果企業偷偷排放污水,用無人機加上普通的航拍設備,只能拍攝到海水的深淺,即使采集到航拍圖片,靠肉眼也很難分辨污染或者災害情況。江蘇優圖空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傳榮告訴記者,光是分波段的,通過高光譜成像遙感系統,能夠準確地拍攝到污染的區域,還能對污染的范圍進行動態的監測。
據了解,在有人駕駛的飛機中,應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但是天氣因素對有人大型飛機的起落以及飛行的影響很大,而無人機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楊傳榮表示,隨著我國低空管制逐漸開放,無人機搭載高光譜成像儀檢測環境、發現病蟲害極有優勢。
“在輕型航空高光譜成像遙感系統項目上,國外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楊傳榮表示,國外高光譜儀的售價一般在1000萬-2000萬元,價格昂貴。而目前,我國在高光譜儀研究方面起步較晚積累較少。
2 國內首家
無人機翼長達3米,兩翼可拆卸
2013年,江蘇優圖空間信息科技公司成立。2013年9月開始,為了實現高光譜成像無人機技術的自主研發,公司開始了項目的研究,至2014年年初產品原型基本形成,“已經在山東、揚州等地進行了試飛。”
“這一項目的研發難點,就在于無人機的載重在25公斤左右。”楊傳榮表示,目前國內高光譜儀的重量較重,因此導致無法搭載。“中科院遙感所張立福博士將高光譜成像相關技術帶到揚州。”楊傳榮說,目前揚州公司負責無人機的研發和高光譜搭載工作,北京的生產基地負責智能探測系統的研發,共同研發高光譜成像遙感無人機。“通過模塊的縮小,現在整套設備重量約為10公斤。”楊傳榮表示,未來還計劃縮減到5公斤左右。
記者在該公司看到,這架無人機翼展長達3米,兩翼可拆卸,可搭載25公斤的重物。據悉,機身內置高清數碼相機及高光譜儀,能工作8小時。
3 填補空白
售價只有國外同類產品20%-30%
“這是國內首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光譜成像遙感無人機,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楊傳榮介紹說,目前該款產品的售價只有國內同類產品的20%-30%。
“測繪行業常常需要用到無人機采集地理信息,擁有無人機資源對于一個測繪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楊傳榮指著公司內展開后翼達到3米的無人機告訴記者,這個就是用于搭載高光譜成像儀器的。
為了能讓成像效果更好,楊傳榮表示,在高光譜儀上,還搭載了電子增強型的EMCCD制冷探測器,光譜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大大提高。“這就意味著在高空拍攝的照片,即使放大40倍后,照片仍然十分清晰。”楊傳榮表示,而傳統的設備放大10-20倍后就比較模糊了。“無人機對于搭載重量要求苛刻,公司正在逐步優化高光譜儀重量。”
4 應用廣泛
納米級害蟲、
PM2.5超標都能監測
楊傳榮介紹,高光譜遙感成像無人機比一般用于測繪的無人機更高端。“目前,這臺無人機已經將智能探測器和高光譜儀進行融合。”能夠在幾百米的高空,準確捕捉到比米粒還小,僅5納米大小的病蟲害。
“綠色的植物可見光為綠色,但是當其感染病蟲害后,通過高光譜捕捉到的不可見光通過軟件系統進行處理后,再分析光譜狀況,就能分析病蟲害的嚴重程度。”楊傳榮說,一般來說,通過顏色表示,當出現紅色,就表示病蟲害嚴重。
不僅如此,無人機還可以用于海洋污染動態監測。通過24小時不間斷拍攝,電腦能夠形成動態畫面,顯示污染源。
據悉,高光譜成像無人機將在兩年內形成產業化,5年銷售百臺。對于市場前景,楊傳榮表示應用前景廣泛,適用于精準農業、遙感研究、環境監測、海岸研究等領域。
通訊員 錢東 姚宏彬 記者 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