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也了解到,目前環境保護部將嘗試使用無人機搭載更豐富、更先進的遙感儀器,服務于環境執法。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環境衛星遙感監測系統,實現天地一體化全方位監管。
4 大數據怎樣與環境監察互動結合?
大數據可將更多的民間環境信息、大量“漏網”的污染企業逐步納入監測體系,助力環境監察執法
大數據技術在環境監察執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關領域專家表示,“線上數據+線下執法”的模式得到認可,在推動環境改善驅動因素由單一政府向全社會延伸過程中,環境相關信息及數據的價值將逐步顯現。
會上,各地針對大數據的范疇進行了討論,黑河市環境監察局副局長陳廣華提出疑問,大數據能否把省市縣的執法數據和其他業務數據有效結合,形成數 據共享。中科宇圖研究院院長劉銳強調說,大數據的概念不應局限于環保執法數據,還包括基礎數據、地圖數據、公眾數據等,只有整合所有數據,這些數據才具備 生命力,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談到大數據的應用,黑龍江建立了數據中心,實現了移動執法與數據中心的無縫對接。在污染源生命周期中,每一類數據都可以進行搜集分析,并形成基于污染源管理的數據資源分布可視圖。通過數據化、圖像化展現,有效加強污染源監管能力。
天津從數據的動態性、有效性挖掘數據的價值,提出建立全程信息化綜合數據庫健全數據審核和更新日志記錄機制。據天津環境監察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對企業數據對接建設,用績效考核制度保障數據更新。
環境大數據將為環境監察執法提供更多應用的可能。曾有業內專家指出,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會將大量“漏網”的污染企業逐步納入監測體系,并進 行全面監控,環保物聯網覆蓋范圍有望顯著擴大。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通過微信、微博等移動客戶端涌現的民間環境信息將進一步豐富傳統的環境數據。與此 同時,數據打假及信息公開可以為后續執法提供更強大的支撐。
同時,大數據還將刺激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的機構以及執法人員比例的大幅增長,從而實現公眾、企業、執法單位從線上到線下的有效互動,形成人人參與的環保大環境。
在研討會上,不少地方環境監察負責人也表示,數據的整合要從頂層開始建設,只有完善頂層設計,將數據共享互連,才能為環境監察執法提供更廣闊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