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介入植保服務
今年4月以來,新安股份、芭田股份、隆鑫通用等公司陸續展開了農業無人機市場的布局。
其中,2015年5月20日,新安股份與全豐生物合作組建了農飛客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并構建了“平臺+工具+終端+服務”的商業運行模式,現擁有四款完全知識產權的智能農用無人懸浮植保機,已進入河南省對購買無人機的補貼范圍,實行“銷售加服務”的模式。
芭田股份則與當前全球消費機無人機方面的龍頭企業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農業無人機應用服務體系”。不過,大疆此前已單獨發布植保機,兩者的合作模式有待進一步清晰。
隆鑫通用與清華大學王浩文教授合作開發植保機,并清晰定位于“植保服務”而非銷售飛機。2015年4月,公司的首臺農業植保無人機(XV-2)已裝配成功,XV-2農藥載重72L,每天噴灑1600~2000畝土地,預計2016年將在黑龍江墾區進行飛行測試和撒播實驗。
目前來看,這3家上市公司介入植保市場的效果一時還難顯現。
涉及植保機業務 非上市企業排排看
目前,植保機代表企業總體規模尚小,大多在謀求對外合作。這對有意進入植保機領域的上市公司或是較好的合作對象。
極飛智控:
極飛智控的業務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服務”,農戶只需撥打一個電話,就可以享受到無人機上門服務。極飛智控已斥資1.5億,在新疆尉犁縣建設服務基地,建立了500多人的農業無人機服務團隊,計劃明年輻射巴州835萬畝耕地,并在昌吉建第2個服務基地,進而輻射整個新疆,而噴灑成本6元/畝的價格也領先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極飛智控的工作人員透露,在新疆的運營試點取得良好的效果后,會考慮在明年將業務逐漸鋪展到其他農業大省,在湖北、江蘇等地也陸續提供農業植保服務,希望通過經濟高效的無人機噴灑作業,降低傳統農業對人工的依賴,提升農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漢和航空:
無錫漢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2005年開始從事無人機的自主研發,2010年研制出第一架植保無人機,是國內第一批涉及植保無人機的生產商,并是我國油動無人機的代表,擁有相當的知名度。
漢和目前在全國布局建立7S店,負責無人機的銷售、售后服務、零配件供應,配套相應的植保方案,以及在當地建立飛防隊,服務于當地農業。漢和農用植保無人機除了擁有定速定高飛行等特點外,還具備傻瓜式操控、失控自動返航、限高控制等功能,易于消費者簡單上手。服務和配套方面,漢和也建立了一整套組織、培訓、作業、保障、信息體系,以便更好地在農業領域發力。
廣州天翔:
廣州天翔成立于2011年,先后推出了TXA植保無人機和Skycam1200測繪無人機。在農業植保方面,天翔主打的六旋翼TXA-翔農植保無人機擁有17項國家專利,可有效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亮點:載重16KG,為行業內領先;六旋翼穩定性優秀,快速折疊便攜性優秀,轉場方便;自動駕駛,電腦劃線,方便用戶使用。據了解,大疆科技是其股東之一,原因是看重天翔在植保方面的技術水平和運營模式。
金龍飛防:
金龍飛防是國內較早推出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治解決方案并具有多年專業植保農藥生產的公司之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30余項專利。公司研制的超低容量藥劑具有高濃縮、低容量、高效、環保等特點。在合肥召開的植保雙交會上,金龍飛防分別推出了載重4KG和8KG的植保機,并以不到3萬元的價格吸引了大量關注。其旗下的江西黑蜻蜓科技有限公司有20多人飛行員團隊,擁有7輛飛防作業汽車及26架自主研發的植保無人機。
傲翼飛控:
1987年,日本最先研制成功農用無人直升機。日本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藥的第一大國,廣泛應用于水稻、森林等病蟲害防治。
傲翼飛控創始人王偉教授原在日本千葉大學從事無人機研發,有近20年的行業積累,曾作為團隊負責人成功開發了世界上最輕最小的飛行機器人、微小型四旋翼飛行器、小型六旋翼飛行器及傾轉翼飛行器等;2013年,王偉受邀參與“日本福島核電站無人機內部調查國家重大項目”,擔任控制系統設計的主要負責人,并于2015年圓滿完成全自主無人機在福島核電站內部的勘探工作。回國創業后,主要研發飛機控制器。
2015年初,傲翼飛控重點研發植保機控制器,掌握著無人機傳感器、控制算法、模式識別及產品綜合集成等多項國際先進技術。傲翼BAT可搭載通信模塊,保證了與地面站實時通信;運用卡爾曼自適應算法將多項傳感器深度融合,使無人機具備惡劣條件下高精度導航數據、自主起飛降落、飛行軌跡規劃、云臺控制、噴頭流量控制、自動返航等功能。無人機自動控制噴灑流量等能在田間很好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