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普視頻 話語要接地氣
今年“三八”婦女節過后不久,中科院網絡中心承辦的科普講壇組織了一個女性專場,邀請六七位女科研工作者進行一個演講形式的科普,他們找到了徐穎。之前從未作過類似演講,不過徐穎還是答應了。
徐穎發現這個任務并不輕松。領導雖然沒有規定講什么,但也沒有現成的模板可參照,作為科研單位,很多東西都是涉密的,什么該講什么不該講自己心里得有個數。
作為研究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的一分子,當然要講北斗了。“北斗是什么”當然要講,“為什么要建北斗”也必不可少,還有“北斗的用途”,對用途進行科普是讓大家了解北斗運用北斗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
還講什么呢?同學的一則微信讓徐穎想起了肇始于2011年、影響延續至今的一場風波。當時,媒體一則“清華女生破解北斗系統送給美國”的報道讓“北斗”團隊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看到這樣漏洞百出的報道,徐穎和她的同事們也沒有當回事,況且不久就有人出面澄清,他們覺得這場風波很快就會過去。沒想到,此事每隔一段時間就被翻出來炒一次。徐穎想,這次一定要講一講。
這是一場面對大眾的講座,講專業了大家聽不懂,講通俗了邏輯有瑕疵,會被圈內人詬病,思來想去,徐穎還是覺得應該講得通俗易懂、具有一定故事性。“科學要走下神壇,現在大家覺得北斗很神秘,但是,北斗要走向應用,大眾不了解、不認識怎么可能去用呢?”
內容和方向定了以后,徐穎開始寫演講稿。科學的內容自然不在話下,接地氣的話語也必不可少,抽空就改一改、背一背,不忙了就拿出來看一看,直到臨上臺前最后一刻,才最終敲定了演講稿。
演講安排在了北京聯合大學的一個小禮堂,試講了一次,就正式開始了。面對臺下的200多名觀眾,徐穎沒有怯場,演講很順利,中間不乏一些金句。當然,不緊張是假的,在等待PPT翻頁的時刻,她不由自主地抿嘴唇、摸鼻子,還有個別字句語速突然加快。
演講視頻錄好后,徐穎傳給了遠在四川老家的父母看,他們說完全看不懂,而且也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女兒可以歇一歇了吧,不能老加班啊,最好每天下班就回家。徐穎小時候總感冒,讓父母總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高強度工作。
令徐穎和她的父母以及中科院的同事沒想到的是,這則科普視頻在被網站編輯將標題改為“中科院美女博導回應清華女生……”后瞬間火爆網絡,僅在騰訊視頻一個平臺的點擊量就達到548萬次。
身邊的人都為徐穎感到高興,有認識的人在微信上轉發,跟她說“總算明白了你是干什么的”,還有人說“讓我們家孩子讀你的研究生吧”。郵箱里也會收到一些學生的郵件表示想要選徐穎做導師。
徐穎自己心情卻挺復雜的,“這不是我講的核心內容,卻因為這個達到了傳播效果。”


徐穎表示,研制時光機的難度應該比破解北斗的軍碼系統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