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數據均來自媒體公開報道。
東北經濟不行了?!
20世紀90年代以前,東北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也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之一。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昔日的“共和國長子”光輝不再。2015年,遼寧、黑龍江、吉林三省的GDP增速位列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倒數第一、第三、第四名。
東北經濟為什么不行了?
體制問題
體制問題的癥結是國企、民企和市場。近日,一篇名為《你一定是腦子進了水才會選擇來東北開公司》的帖子在網上流行,指出如今的東北國有經濟成分龐大,政府抓權程度讓人無法想象,官員貪腐,工業蕭條,地產萎靡,債臺高筑,經濟墊底,財政窘迫。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我聽東北一些企業家講,現在想在東北搞一個項目,仍需蓋200多個章,沒有幾百天根本辦不成。還有不少企業家反映,東北的營商環境和南方一些地區相比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
礦業低迷
東北作為全國重工業基地,其重工業產值占比維持在78%,高于全國不到70%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黑龍江和遼寧重工業占比分別高達80%和79%,且多集中在鋼鐵、煤炭、石油等產能過剩行業。
整個鞍鋼集團退休職工有22萬人,在職員工13.9萬人,退養比達1:1.5,2015鞍鋼集團收入嚴重下降,旗下的上市公司鞍鋼股份營收下滑28.75%,巨虧45.9億元。
人才外流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調查表明,2000年和2010年的第五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的人口流失已達400萬人。東北的生育率超低,人口老化情況嚴重。
拿什么拯救東北經濟?無人機也許不是戲言
制造業復興東北
《財經國家周刊》提出的藥方是制造業,東北三省地區長期作為中國的重型制造業發展基地,積累了良好的產業基礎,有很多工業產業的技術水平,總體產值在我國依舊名列前茅。因此東北因其具有眾多的優勢工業產業,能夠提供很多的轉型升級和再投資機會。
依托沈陽、哈爾濱等地產業優勢和已有工廠,重點突破工業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設計、試驗檢測等關鍵技術;依托沈陽、哈爾濱等地產業優勢和已有國家重點企業,加強航空裝備產業技術研發,重點開發干支線飛機、直升機、無人機、通用飛機、航空發動機等,突破相應設計、集成和試驗測試等關鍵技術。依托佳木斯、齊齊哈爾、赤峰等地產業優勢,著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機械裝備制造,加快研發和檢驗檢測平臺建設,突破大馬力動力、高效收獲、精密播種、田間管理、飼草料機械及配套零部件關鍵技術。這三項,不是妥妥的與無人機有關的技術嗎?!
目前國內的民用無人機產業,已經依托珠三角完整的供應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為什么不可以依托東北的工業基礎,重塑下一個深圳的無人機產業輝煌?
無人機應用需求廣泛,政府和國企也需要!
民用無人機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航拍、植保、電力巡線、測繪、勘探、執法等數十個行業,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國企也在上馬無人機項目,因為無人機在提高效率、節省成本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東北有著廣袤的黑土地、森林、山川,使用無人機解決各行業問題的場景更加豐富。僵化的體制和龐大的國企,也需要無人機。
外流的人才,學會無人機回歸東北家鄉!
人才為什么外流?那篇帖子這樣寫道:
不是東北人愛拉關系好高騖遠,而是在東北的地界往往沒人你就真的辦不成事兒;不是東北人假義氣不講誠信,而是計劃經濟造就的官僚化體制只認權利不鳥產權和契約精神,你產品質量再牛逼,沒人的話還是進不了國企采購的名單;不是東北人懶惰,而是都在國企中,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樣,畢竟勞動模范獎章又不能當飯吃;不是東北人不熱愛自己的家鄉,而是家鄉除了國企和公務員,實在沒什么工作崗位,在東北,進不了國企簡直就等同于失業,狗屁專家天天呼吁那些家里沒關系沒后門的大學畢業生留在東北,你讓他們留在東北干什么?都**去創業?去做直播嗎?
學會操作無人機,自己去創業!東北的農田需要大量的植保服務,更不用說測繪、勘探等行業。不管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已經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只要肯付出辛苦和汗水,能接受無人機飛行的戶外作業,不需要太大的前期投入,無須仰仗國企和關系,完全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掙得一片天空。因此,作為東北人,無人機給了你一個回歸家鄉發展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