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屆EEVIA年度中國ICT媒體論壇暨2017產業和技術展望研討會上,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在現場作了《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健康功能及應用》的主題演講,并表示可穿戴未來將成為人工智能接口,是人工智能的關鍵環節,醫療健康是可穿戴設備發展趨勢。在2016年的中國(廣州)國際機器人、智能裝備及制造技術展覽會上也同樣展示過各類型最新的智能穿戴產品,很多也包含健康管理功能,讓現場觀眾體驗一番。
醫療可穿戴設備如果以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話,最為常見的即為兩大應用細分領域,一是運動健身戶外領域,另一個即是醫療保健領域。在前者,主要的參與廠商是專業運動戶外廠商及一些新創公司,以輕量化的手表、手環、配飾為主要形式,實現運動或戶外數據如心率、步頻、氣壓、潛水深度、海拔等指標的監測、分析與服務。代表廠商如Suunto、Nike、Adidas、Fitbit、Jawbone以及咕咚等。而后者,主要的參與廠商是醫療便攜設備廠商,以專業化方案提供血壓、心率等醫療體征的檢測與處理,形式較為多樣,包括醫療背心、腰帶、植入式芯片等,代表廠商如BodyTel、First Warning、Nuubo、Philips等。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對不同的個體特征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并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采取相應行動來改善個體健康狀況。”來自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前院長楊秉輝這樣認為。能夠整合好智能健康穿戴設備產品的數據和功能,同時緊密結合物聯網、大數據,提供基于數據的健康反饋和建議已經成為接下來智能穿戴產品的發展趨勢。
智能穿戴回歸理性,在數字互聯技術的推動下,人們所接受的醫療健康服務也將以數字化和個性化的方式變得觸手可及,將“人”置于一切健康醫療解決方案的中心。一方面,把主動權逐步轉移到消費者和患者手中,使人們能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的體征數據,根據身體情況主動與專業健康醫護人員交流,獲得專業的健康指導和咨詢,實現疾病預警,從而掌控自己的健康狀況,為個人健康的有效管理和預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專業健康醫護人員通過數字技術收集到消費者和患者更為全面、持續的身體數據指標,有利于做出更加個性化的醫療決策。許多知名企業已經推出健康管理的智能穿戴產品方案,如ADI體征信號監測、飛利浦的健康智能手表、Epidermal electronics(表皮電子)等。
飛利浦的健康智能手表與Epidermal electronics(表皮電子)
可穿戴智能裝備通過持續、精確的追蹤心率、運動、營養和睡眠數據,多維的記錄健康指標,幫助用戶實時了解身體情況。人們越來越需要個人健康管理,通過可穿戴智能裝備監測身體狀況、紀錄運動等功能,采取主動性的個人健康管理改變生活方式和日常行為,預防疾病和提升健康狀態,這是社會所鼓勵的。而數字健康的發展能夠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把握健康管理,關注9月在廣州舉辦的2017中國(廣州)國際機器人、智能裝備及制造技術展,屆時更多最新智能穿戴產品等著您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