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情況下,如果特別改裝的商用無人機能夠完成任務,就不必動用造價高昂的軍用無人機。印度軍方規(guī)劃者應當考慮,為了搶在對手把“空中哨兵”送到實控線這一側前,作為權宜之計應當把商用無人機改裝為武器。
印度軍方可以接觸本國民用機構,研究基于復雜算法的智能集群,制造新一代一次性無人機。在這方面,印度學生的技術知識與年輕人的游戲嗜好可以實現完美結合。
美軍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9月要舉行“雷霆無人機”競賽,讓無人機迷們模擬各種作戰(zhàn)情形,也是同樣的道理。無人機愛好者和手工迷正在驅動美國的無人機革命,反映出一個從下到上的全球趨勢,印度可以吸收最新的理念和創(chuàng)新成果。

▲美軍“全球鷹”無人機(蓋帝圖像)
效仿中國不斷擴大的無人機生產綜合體是沒有用的,因為這個行業(yè)的興盛靠的是共生性產業(yè)生態(tài)系統,即快速推出面向各個行業(yè)的各種智能設備,這就是為什么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竟然成為無人機制造領域一個不可思議的領軍者。
印度不僅需要制定無人機新戰(zhàn)略,還需要開發(fā)下一代防御產品和服務的新產業(yè)模式。
這才是以工業(yè)4.0范式為重心的印度造計劃能夠改變國產貨設計、制造和改造方式的地方。
印度目前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欠缺可以用軟件行業(yè)的優(yōu)勢來彌補。印度需要新一代數字科研人員來監(jiān)管印度未來工業(yè)4.0智能工廠的傳送帶。
從救災到物流、消防、新聞和農業(yè),在很多行業(yè)無人機將越來越無處不在。到2020年,全球市場會達到1000億美元的容量,這是印度無法視而不見的市場。

▲資料圖片:四川九寨溝發(fā)生地震后,大疆支持團隊與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工作人員組成無人機小組,對九寨溝縣上四寨村等地進行航拍。(圖片源于網絡)
擺弄擺弄玩具無人機才能占領未來的天空,這再也不是一個荒唐可笑的主張了。畢竟,一個世紀前,萊特兄弟也是在自家的自行車修理鋪里擺弄一番后才讓飛翔發(fā)生了根本性變革——并永久性地改變了人類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