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早些時候,爆發在大高加索山脈腳下的亞阿沖突,還是在今年打響的俄烏沖突,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已經是全球共識。而在日前,在戰場上吃了點虧的俄羅斯人,在四處尋求技術援助之后,終于在國內拉起了一條無人機生產線。
在日前,《華盛頓郵報》留意到,五角大樓方面從情報上確認,在本月早些時候,伊朗和俄羅斯已經達成了一份生產伊朗攻擊型無人機的協議。該協議大致內容中,可以確認的是,伊朗向俄羅斯轉讓了無人機的設計圖和零部件。
五甲大樓方面認為,克里姆林宮對現階段的軍工生產非常重視,俄羅斯在拉起生產線之后,大概率會全力推進生產計劃。預計從明年開始,在烏克蘭戰場上,俄羅斯就將開始大范圍使用“自產攻擊性無人機”了。而且,更重要的是,相對于其他武器裝備的生產,一架無人機的制造過程,其實并不復雜。對俄羅斯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很有意思的是,在該消息曝光之后,很快被西方各大媒體轉載曝光。而對于無人機的技術轉讓,俄羅斯和伊朗都予以了否認。但是,此前一直咬定沒有給俄羅斯提供武器的伊朗方面,其外長侯賽因·埃米爾卻松了口,承認伊朗的確向俄羅斯提供了有限的無人機。
有一說一,俄羅斯找伊朗買無人機,這件事本身多多少少,是有些丟人的。倒不是說不能買,而是作為一個被世界公認“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俄羅斯,居然淪落到,要找伊朗、找朝鮮買裝備,已經落魄到這個地步了嗎。
很直白地說,俄羅斯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尷尬情況,不論是在烏克蘭戰場上,還是在軍事采購上,都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不得不為20年前的錯誤還債。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面對的,是滿目瘡痍的經濟和腐敗成風的軍事。海灣戰爭,美國人讓全世界看到了自己的“現代化戰爭”,有想法有夢想的國家,紛紛開始走向軍事改革。但錯誤,也是在這時發生的。
當時俄羅斯全盤照抄了美國的軍工路線,想都沒有想過影響,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中了西方的“毒”,直接將所有的俄羅斯軍工完全轉入私有化,搞破產重組。結果卻發現,這些私有化的軍工企業,并沒有想象中的給力,反而淪為了西方的買辦,現役主戰坦克T-90M,觀瞄設備從法國引入,結果俄烏一打,法國人把供應鏈掐了,俄軍后勤部門傻眼了。更要命的是,在大戰開始之后拖后腿,以至于需要普京在公開場合點名,梅德韋杰夫親自找上門,威脅“刑事指控”,才把產能提上來。
事實上,聊到這個話題,就避不開一個問題,論無人機,中國的技術實力全球公認,為什么唯獨避開中國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復雜,一方面來說,也的確涉及到了俄羅斯的自尊心,受不了這個結果,畢竟以前都是中國從俄羅斯買裝備,現在變成了要向中國采購。另一方面來說,中國恪守中立,不方便出面直接賣武器,而俄羅斯對中國雖然是合作關系,但是警惕性也依舊存在。不會全盤接受中國的協助。但這也直接反映出,俄羅斯在戰前的準備不足,對現代戰爭的敏感性不足,沒有提前向中國采購,結果后面打起來發現問題,但中國已經表示了恪守中立,想賣都沒辦法了。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如何看的呢?(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