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2019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了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對交通運輸工作以及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總結回顧民航2018年主要工作成績,全面分析當前民航發展的新形勢,科學謀劃推進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重點,明確提出2019年民航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2018年,民航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00個月、6836萬小時的安全新紀錄,實現16年零8個月的空防安全零責任事故紀錄。航班正常率達80.13%,同比提高8.46個百分點,是2010年以來歷史新高。在圓滿完成2018年民航各項工作任務的同時,形成八大亮點,分別是運輸航空創造安全飛行新紀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航班正常率跨越80%大關、真情服務旅客獲得感明顯增強、民航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拓展、深化改革內生動力日益強勁、科教創新成果實現多點突破、行業政治生態進一步凈化。
在深化改革內生動力日益增強方面, 按照“分類管理、放管結合、以放為主”的原則,以通航監管專項督查193項問題整改為抓手,著力解決通航監管過嚴、制度性成本過高等問題。頒布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行合格審定簡化程序,多地試點推廣通航經營許可與運行許可聯合審定,企業獲得許可時間由3至6個月縮短至最少9個工作日。降低私照訓練和體檢標準、降低維修要求,合并受理通航飛行任務與飛行計劃審批。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全年126座通用機場獲得頒證,是歷年頒證總和的1.7倍;新增通航企業58家,總數達到423家;完成飛行94.1萬小時,同比增長12.4%;無人機經營性飛行活動達37萬小時。
2019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現場
2019年,民航工作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按照“一加快、兩實現”的新時代民航強國戰略進程,全面落實“一二三三四”民航總體工作思路,始終堅守飛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務底線、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和關切,緊扣行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大力破除制約民航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扎實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
在會議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對于中國民航來講,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做好2019工作,要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9大主要任務:持續確保安全運行平穩可控、持續提升資源保障能力、持續完善航班正常工作、持續提升民航服務質量、持續提升航空運輸網絡效率、持續激發通用航空市場活力、持續推進民航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行業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從嚴治黨縱深發展。
在持續激發通用航空市場活力方面,堅持“放管結合、以放為主、分類管理”,繼續為通航發展松綁減負,使通用航空更好地“飛起來”,重點在通航法規體系重構、通航運行環境以及通航監管模式三個方面發力。
通航法規體系方面,要加快通航法規體系重構,推進通航業務框架立法轉化,力爭3至5年完成通航法規體系重構。配合做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審議,推進通用航空經營許可、通用機場分類管理、無人機安全管理等規章的制修,研究無人機空管運行相關規范。進一步優化通航適航管理政策,完善輕小型、軍轉民等航空產品的適航審定政策及標準。降低私用和娛樂飛行取照門檻。降低通航維修執照獲取難度。制定無人機運行審定標準和程序。
通航運行環境方面,要加快通航運行環境改善,大力支持低空空域管理綜合改革試點。發布通用機場航空情報資料匯編,確定目視航圖要素脫密公布方式,建設通航情報服務系統。推動建立通航飛行計劃申請負面清單制度。建立空管低空開放服務保障體系,全面推進ADS-B實施及低空空域監視技術應用。完善飛行服務站配套規范和標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飛行服務站建設。強化運輸機場公共基礎設施屬性,增強對通航業務服務功能。補充更新通航補貼業務形態,調整補貼標準,加大對社會公益特征明顯的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等作業的補貼力度,改進應急救援補貼申報程序。
通航監管模式方面,要加快通航監管模式改進,落實通用航空分類管理,實施經營項目分類準入。全面實施通航企業經營許可與運行許可聯合審定。加強通用航空誠信體系建設。總結推廣通航監管模式調整試點經驗,建立通航監管事項庫,摸索制定通航監管事項符合性判斷標準,降低對非載客和非訓練通航企業的監察頻次。完善民航局無人機工作機制和組織機構;開展基于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審定;啟動無人機運行管理(UOM)平臺建設,構建“多管合一、管服一體”的管理架構;建立無人機人員資質管理體系;推進深圳地區無人機飛行管理試點。(標頭圖來源:民航局官網,侵刪)
打個小小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