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英國查塔姆研究所網站發布題為《Russia’s Military Posture in the Arctic: Managing Hard Power in a ‘Low Tension’ Environment》的報告,作者是俄羅斯和歐亞項目研究員馬修·布萊格。
本報告重點介紹俄羅斯在其北極地區的軍事態勢。它試圖揭開莫斯科在該地區軍事集結的神秘面紗:研究認為,如果莫斯科確實在使俄羅斯的北極地區軍事化,那么這種軍事集結和克里姆林宮的意圖至少在目前是防御性的。
• 俄羅斯在北極的軍事態勢是由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所決定的,而且不能再認為它跟俄與西方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無關。從這個意義上說,“北極例外論”時期(按照慣例,該地區被視為非政治化合作區)即將結束。
• 當然,在軍事行動方面,對于莫斯科來說俄羅斯的北極地區并不例外。俄羅斯的領導層對北極地區的威脅感知與對其他戰區的威脅一樣。它尋求對俄羅斯北極地區外國軍事活動的持續控制,并確保俄羅斯武裝部隊,特別是北方艦隊的進入。俄羅斯在其北極地區的軍事集結和克里姆林宮的意圖至少在目前是防御性的。
• 俄羅斯在俄聯邦北極地區的軍事集結主要是為了確保科拉半島的周邊防御,以確保第二次核打擊資產的生存能力。俄羅斯的“堡壘”防御概念包括多層次海上拒止和攔截能力投射。
• 俄羅斯的另一個優先事項,是確保北方艦隊進入北海航線并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迄今為止,這是通過北海航線的軍事基礎設施實現的。然而,由于海冰的消退,莫斯科將在未來尋求對其北極地區的大部分區域實施“邊境管制”。改造兩用邊境控制基礎設施,被視為保護俄羅斯在俄聯邦北極地區實現國家安全愿景的優先事項。
• 自2010年中期以來,俄羅斯在其北部邊境部署了俄聯邦北極地區的實質性部隊和作戰能力。部分武裝部隊,如北極旅,現在已具備北極作戰能力,并已開發出適合該環境的作戰概念。俄北方艦隊已經考慮了北極環境,并提供了北極特定的軍事技術和訓練。
• 俄羅斯在北極地區安于現狀和不情愿地作為規則遵循者,一部分原因是那里的國際法對其有利,另一部分原因是俄羅斯有興趣這樣做。盡管局勢日益緊張,但俄羅斯與其他北極國家之間的合作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 俄羅斯的軍事領導層排除了在北極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并將任何北極沖突推向北大西洋和波羅的海之間的海上交通線。但是,存在圍繞海上事件升級和誤算的風險。
• 在應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野心時,西方軍事和政策規劃者應該尋求維持將北極視為“低壓”區的慣例。但是,規劃者還必須承認在更廣泛的北極地區存在緊迫的軍事安全問題。進行更具包容性的辯論并建立圍繞北極軍事安全的監管框架將是有益的。由于俄羅斯將在2021-2023年期間擔任北極理事會和北極海岸警衛隊論壇的主席,這是解決該地區軍事安全問題的機會之窗。
• 可以進行創新努力,在不使問題軍事化的情況下同,加強該地區的軍事安全和領土意識。這應該從制定高北(the High North)軍事行為準則開始。這將發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即合作應該仍然是所有北極國家的絕對優先事項,維持該地區的“低壓”狀態需要采取行動,而不僅僅是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