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眾機械》雜志網站報道,俄羅斯陸軍從武裝分子使用無人機群攻擊俄軍駐敘利亞基地的戰術中得到啟發,也準備研發和制造小型無人機作戰群對敵人目標“群起而攻之”。
“無人機版”飽和攻擊戰術
近年來,中東恐怖組織和準軍事組織進行所謂“圣戰航空”活動,使用大量低成本無人機對目標發動襲擊。2018年1月,敘利亞武裝分子曾使用這一戰術攻擊駐敘俄軍基地。有報道稱,盡管當時俄羅斯防空部隊擊落所有來襲的無人機,但基地內的駐軍被嚇出一身冷汗。
“如果來襲的無人機數量再多一些,我們的防空武器恐怕就會忙中出錯,難免會放一兩架無人機穿透防空網完成攻擊。”《福布斯》雜志援引一名參戰俄軍士兵的話稱。
以此為鑒,俄羅斯國防部決定在發展反無人機技術的同時,啟動軍用小型廉價無人機研發工作,以期未來作戰中,一旦需要可派遣大量小型無人機,攜帶炸彈發起攻擊。俄媒稱,這與冷戰時期蘇軍提出的飽和式導彈攻擊戰術相似,大批小型無人機蜂擁而至,將令地面防空系統應接不暇,確保其中一部分無人機完成對目標的攻擊。
啟動“專用機型”研發實際上,俄羅斯在2017年就曾發布“未來蜂群式無人機協同作戰”概念,要點是采用“有人機-無人機”混編模式,由一架或兩架有人駕駛戰斗機與20至30架無人機協同,執行空空作戰、對地攻擊、空中偵察等任務。
出于節約成本、加快無人機群服役速度等因素考慮,俄軍當時計劃利用現有商用無人機的成熟技術組建無人機群。然而,俄羅斯國防部很快認識到,組成未來“蜂群”的自殺式無人機對技術含量的要求其實并不高,可以在商用無人機之外研發成本更低的專用型軍用無人機,以加快投入使用。
按照設想,這種低成本無人機每架可攜帶1公斤重炸彈,配有機載導航和控制系統,可實現遠距離精準打擊,打擊威力僅相當于一枚手榴彈。隨著技術成熟和進一步發展,未來的低成本無人機可以攜帶重達20公斤的炸彈,爆炸后形成的威力能夠對裝甲車輛造成威脅。
特種部隊將成首批用戶
關于威脅方面,精確制導武器有可能對這些低成本無人機形成威脅,但這些武器系統很難對無人機群實施大面積攔截,無人機群作戰的最大優勢是當部分甚至大部分無人機被擊落后,幸存下來的無人機仍能夠對目標形成打擊。
據悉,上述低成本無人機群研發成功后將列裝所有俄軍部隊,其中各大軍種的特種作戰部隊將成為首批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