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人機產業的蓬勃發展,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已變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綜合研究了中國現有無人機相關的監管法規制度情況,分析了各項管理措施和政策,剖析了監管存在的問題,并借鑒國外主流做法和經驗,提出中國無人機安全監管應圍繞“人、機、環”關鍵環節,從國家層面建立統一管控平臺,加快相關法規標準制定,規范反制設備使用,通過安全檢測、試點宣傳等手段,推動建立健全安全監管體系。
研究背景
近年來,中國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14—2017年,中國無人機產業產值復合增長率達8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擁有無人機整機及相關部件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2017年無人機產業產值規模約230億元,企業年產量超過300萬臺,同比增長67%[1]。除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傳統無人機研制生產單位外,中國民用消費娛樂類無人機領域迅速崛起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大疆)、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零度)等一批領軍的整機制造及行業應用服務企業,其中,大疆消費級無人機已經占據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無人機產品技術創新及安全性能水平不斷提高,飛行控制系統生產企業已有203家,支持自主起降的無人機分別占產品種類和總產量的80.8%和94.2%,支持身份識別、具備智能芯片、實現主動避障的產品產量份額均已達80%以上。無人機產業持續受到市場關注,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到2025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18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2]。但是,近期發生的無人機安全事件,已引起社會高度關注[3]。無人機安全飛行十分緊迫,監管要求正在不斷提高。
中國無人機監管法規制度現狀及問題
一、國家頂層法規
2018年初,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簡稱國家空管委)制定發布了《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內容主要包括3各方面:
1. 對管理對象進行了規范

2. 對管理部門進行了明確
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領導全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工作,通過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管理部際聯席工作機制協調具體事項。

3. 對管理內容及管理方式進行了規定

中國無人機管理流程及部門分工設想
二、各部門主要管理措施和政策
在中國,無人機的管理主要是秉承“管住該管的,放開該放開的”的原則進行,既加強安全管控,也給產業發展留足空間。
目前,國務院及各部委圍繞無人機產業發展和安全監管,出臺了一系列部門規章、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是促進無人機行業發展,二是加強無人機監管。

三、地方管理措施及政策
各地方非常重視無人機產業的發展,積極吸引無人機產業相關項目落地,但很多地方更多的是出臺無人機專門管控政策。

四、中國無人機監管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看,中國無人機管理法規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但仍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
管理對象、監管主體和責任仍不明確
管理配套規章、標準、技術和設施等跟不上
以傳統管理手段為主,尚不能采用新的技術手段滿足監管要求
管理程序、制度較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