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模型(資料圖)
用途廣泛意義重大,考驗的是整個工業體系
記者/白炎林
近日,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刊發了一篇題為《中國為趕上西方軍事水平所需要的技術》的文章。該文總體立論乏善可陳,無非是在“中國威脅論”的預設前提下炒作中國的所謂“間諜威脅”,以及中傷中國企業和國外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合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文中也提到了中國企業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與國外公司的合作,如加拿大普惠公司向中國出售能夠用于直-10武裝直升機發動機控制的軟件;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與中航工業的研發合作等。這再度讓人想起了航空發動機這個中國軍事工業的“老大難”問題。
制約眾多裝備發展
隨著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取得的巨大進步,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制造水平也日益受到人們關注,“中國在殲-11戰斗機項目中遇到一些問題,包括無法保障發動機可靠性和壽命的問題”等報道不時見于報端。
毋庸諱言,中國航空工業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航空發動機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確實還存在一定差距,某些航空裝備尚需依賴進口發動機。
一位中國軍事專家提醒說,受中國目前航空發動機水平落后現狀制約的不僅僅是航空產業,還涉及到眾多裝備。比如在艦船領域,由航空渦輪發動機改裝而來的燃氣輪機已經成為了海軍眾多水面艦船的標準配備。在外軍艦船中,從導彈艇到氣墊登陸艇,從護衛艦到兩棲攻擊艦,大大小小的水面艦艇均裝備了燃氣輪機。這還沒有算進常規潛艇用閉式循環燃氣輪機等新概念未實用裝備。如果一國燃氣輪機水平過于落后,則該國艦艇的性能、設計布局等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同時,燃氣輪機也在各種民用機械的動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工業積累的產物
既然航空發動機如此重要,目前研制難點在哪里呢?據專家介紹,目前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難點主要集中在設計、材料加工和組裝等方面。
首先,從歷史上看,每一次航空發動機性能的革命,都是從設計上的變革開始。從活塞式發動機到渦噴式發動機,從渦噴式發動機到渦扇式發動機,均是遵循這條規律。哪怕是沒有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但性能優異的發動機,也在設計上有自身的獨到之處。因此,如果想達到設計上的優秀,首先就要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創新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