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鳳凰網11月28日報道 (記者/白炎林)近日,中國政府宣布設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為捍衛中國領空的安全增添了一面堅實的“盾牌”。幾乎在同時,國內外媒體還關注著中國空軍力量的又一次飛躍:中國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據傳已于11月20日試飛成功。隨著“利劍”出鞘,中國正式登上了世界無人機戰爭時代的舞臺。
無人機怎么變成“戰士”
無人機是二戰之后才逐步興起的新式裝備。較長時間以來,無人機能擔負的主要是空中偵察、充當靶機等非作戰任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多次使用“火蜂”無人機,對越南和中國進行偵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飛行員的傷亡,也在美軍被迫減少U-2高空偵察機行動后,彌補了對中國的情報搜集能力。
無人機功能上的第一次飛躍,是由以色列人實現的。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用無人機誘騙埃及的地面防空武器,有保護了以色列空軍飛行員。到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時,以色列用更大規模地無人機進行誘敵,使敘利亞在貝卡谷地的防空陣地暴露,從而為以色列空襲指引了目標。以色列的這種做法被美軍認真學習,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再度廣泛應用,幫助美軍擴大了打擊戰果。海外戰爭后,無人機技術得到了新的發展。美國研制的RQ-1“捕食者”無人機成為新一代中高空長航無人機的代表作。而以色列“哈比”反輻射無人機,則成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實用的攻擊無人機。“哈比”的作戰方式是發現目標后直接俯沖炸毀目標。這樣的方式今天看來很原始,但卻是無人機發展的重要一步。
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美國海軍和空軍都陸續提出在21世紀將會出現專門用于對地、對海打擊的無人機系統。而在本·拉登及基地組織成為美國監視打擊對象后,曾發生美國“捕食者”無人機發現本·拉登,卻沒有攜帶武器而無法打擊的事件。由此,美國無人作戰飛機的研制計劃加速。
在“911”事件后的反恐戰爭中,美國首先讓“捕食者”無人機擁有了發射導彈的能力,隨后又推出改進版本的“收割者”攻擊型無人機。美國的進展為世界各國樹立了標桿。目前,中國的“翼龍”、CH-3、CH-4等中高空無人機都擁有了發射導彈、偵察打擊一體化的能力。
有軍事專家稱,如同有人作戰飛機從偵察機起步,發展到戰斗機、攻擊機、轟炸機等諸多機種一樣,無人機從偵察機開始,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必然會逐步具備越來越強的攻擊作戰能力。
中國角逐“無人機大戰”時代
美軍“捕食者”等無人機所具備的功能,仍舊是偵察、攻擊并重。而在“捕食者”作戰的同時,專門用于攻擊的無人機研究也進展順利。美國波音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分別用X-45和X-47系統,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目前X-47B風頭正盛,美國海軍航空司令部11月20日宣布,X-47B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的航母搭載試驗。
不僅如此,以法國為首、歐洲聯合研制的“神經元”無人機已經于去年12月首飛成功。英國則在今年10月公布其“雷神”無人攻擊機首飛成功。中國“利劍”無人機首飛成功,讓其成為世界專用作戰無人機家族的第三位成員。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提出了研制“鰩魚”無人機的計劃。這些無人作戰飛機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隱身性能良好。有軍事專家指出,如同多國戰斗機的問世意味著“空戰時代”到來一樣,多國無人作戰飛機的陸續推出,將開啟一個“無人機大戰”的新時代。
有分析家進而指出,“利劍”試飛成功的意義是雙重的。一方面,目前中國不僅在無人機制造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在衛星定位導航等無人作戰飛機需要的技術上,也取得了重大發展。其中,有些技術優勢甚至是法國、英國、俄羅斯所不具備的。這些都有利于“利劍”無人機在未來發揮重要作戰功能。另一方面,中國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無人作戰飛機遠遠領先于中國。“利劍”無人機目前甚至還缺乏完全合適的發動機,中國攻擊型無人機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