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負責人說,環保部組織環境衛星應用中心,利用衛星圖片確定重點地區,采取無人機航拍獲取圖片,地面分辨率最高達0.04米。無人機用于監督執法可比常規監管執法手段更獨立,不受各方面干擾,直接取得第一手真實情況;不受空間與地形條件制約,企業大氣污染物偷排偷放、脫硫設施停運現象一覽無余。“今后將繼續擴大應用范圍和業務領域,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據悉,在今年2月,環保部組織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六省交叉督查中,現場督查點位1049個,其中工業企業563家,發現存在環境問題企業384家;檢查施工場地113處,發現不合要求的施工場地76處;存在冒黑煙問題燃煤鍋爐58處,露天焚燒秸稈、落葉、垃圾等70余處,物料堆場防揚塵措施不全100余處,生活燃煤散燒嚴重區域11處,及餐飲油煙無處理設施、機動車冒黑煙、城區內渣土車遺撒等問題。
3月份是全國大部分地區大氣環境擴散條件不利、枯水期保障飲用水安全的關鍵期。環保部3月在全國范圍,開展環保專項檢查。督查發現,《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相關措施落實不到位,多數省(區)面源大氣污染防治仍顯不足,部分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體系需加強,前期大氣污染防治督查發現的個別環境違法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如河北廊坊霸州市鑫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未按要求關停,沈陽抗生素廠仍在超標排放二氧化硫,廣州市富明玻璃有限公司除塵設備不正常運行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環保部對20個省(區、市)督查發現,共141家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環境違法問題。其中,建設項目環境違法、不正常運行污染物治理設施、超標排放問題突出。如上海鼎虹電子有限公司、安徽長江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設項目環境違法;河北衡水市生產金屬絲網、暖氣片小企業作坊普遍治理設施不完善等。還發現落后產能淘汰不徹底,如河北邯鄲、安陽兩市交界處小煉焦、小煉鐵、小煉油等“土小”企業違法生產;安徽蕪湖市繁昌縣荻港鎮有大量小水泥、小采礦、碎石加工、小鋼鐵等落后產能等。部分污水處理廠運行效果不理想,未妥善處置剩余污泥,部分生活垃圾處置設施滲濾液處理不善,易引發二次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