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近幾年多次動用無人機,對鋼鐵、焦化、電力等重點企業排污、脫硫設施運行等情況進行直接檢查,發現多家企業存在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廢水、煙氣排放超標等問題。同時,很多地方的環保部門也順應潮流,啟用無人機來對環境進行監測。
例如今年黑龍江市上半年市民舉報呼蘭二道河水質發黑,黑龍江市環保局采用無人機取樣監測分析,三天內就出來結果。據了解黑龍江市環保局配備的無人機具備抗5級強風能力,每次飛行續航時間長達90分鐘。采用GPS精準定位航線飛行手段,對20余公里的河道進行超低空巡視、排查。其啟動無人機主要因為呼蘭二道河流域地形復雜,執法和監測車輛無法前往勘察。而無人機上配備的高清攝像設備可以將所經河流的水質情況、兩岸的實景準確記錄,供執法人員分析研判水質情況。無人機廣泛的用于環保領域,從實際運用中的情況來看,無人機應用于環保有三大突出的優勢:
一、高效
無人機可突破時空的限制無死角監測,以其機動性和快速性可提高環保巡查的效率以及快速響應應急狀況。代替工作人員進行高危或者不宜進入的地區進行作業,還能保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二、看得遠
遙感作業半徑可達百公里。針對環境應急事件無人機可立刻對事故區進行實時全景監控。據介紹,無人機在短時間內可生成高清晰圖像數據和葉綠素A、水體透明度、富營養化等多種專題數據。另外,污染事故發生后,無人機可快速提供水體污染狀況變化,用于環保部門快速響應和處置決策。
無人機兼具衛星影像的價格和航空影像的快速采集優勢,無人機環境監測平臺的建立,采用高性能自動處理技術,可完成數據的預處理、精加工及鑲嵌和高程數據生成,整體數據費用低。
三、看得清
高清圖像直觀辨別污染源。無人機生成的高清晰圖像,可直觀辨別污染源、污染口、可見漂浮物等;生成的分布圖,可為環境評價、環境監察提供依據。無人機生成的多光譜圖像,可直觀、全面地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水質富營養化、水華、有機污染程度等。
無人機雖好,但不少專家仍然發表了審慎和理性的看法。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指出,靠無人機等技術的進步來查污染偷排固然讓人欣喜,但中國的污染問題需從制度建設上解決。“當前,企業守法意識薄弱,守法要花錢,違法可賺錢,這是問題。”
業內專家也指出,中國在污染監測方面僅靠技術進步是不夠的,真正的思路應該是考慮如何通過一些經濟杠桿,或者法制逐漸地建立起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誠信機制,讓企業自發地去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