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通用等大批世界級的工業巨頭都開始投資無人機創業公司了。這個市場有多大,到底有多好賺呢?下文的行業報告會回答你這些問題。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告顯示,未來十年,無人機市場僅在美國就會翻3倍,達到51億美元。

而全球無人機市場份額的增長將從軍事領域大幅像商用和民用進行轉移。商用/民用無人機市場更將涉及能源、農業、建筑、影視制作等諸多行業。
許多著名的早期商用無人機制造商將開辟美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其中包括瑞士senseFly(法國Parrot公司所有),加拿大Aeryon公司,瑞典的上市公司CybAero,中國深圳的大疆創新以及韓國的Gryphon。商用無人機行業雖然年輕,但已經開始從大型工業企業集團,芯片公司和國防承包商獲得投資并進行合作。
視線轉到國內,同樣發展的如火如荼的國內無人機市場,尤其在民用領域已經吸引了諸多目光。智東西整理呈現了兩家數據調研機構制作的2015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報告。
艾瑞咨詢簡單介紹了無人機概況,并對無人機行業進行了梳理,重點站在互聯網對小型民用無人機行業帶來變革的角度進行分析調研。并介紹了幾家小型民用無人機領軍企業。
這篇報告的精華內容主要有:
引用了美國蒂爾集團發布的最新全球無人機市場預測。
細化民用無人機產業鏈結構。
介紹各國小型民用無人機的監管情況。
挖掘小型民用無人機的商業價值。
投資市場信息咨詢機構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旗下的投中研究院也關注了無人機市場。他們的調研除了常規的行業簡介與梳理,還針對投資領域呈現了有價值的內容。主要包括:
列出了民用無人機的投融資情況。
預測了無人機將會成為大數據入口。
消費級市場三年內將步入紅海。
工業級市場細分行業壟斷。
不論是Bussines Insider還是國內的相關報告,其實都在表達同一個觀點,即無人機不止是我們所看到的應用于航拍等極客領域,而是已滲透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文化產業等諸多行業。對于從業者來說,市場似乎足夠大,機會也足夠多。但是,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需求,有技術的同時也需要找準方向。在資本的熱捧下,保持清醒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