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杉資本中國合伙人沈南鵬今日在中國企業家年會上表示,很多80、90后有國際性視野,中國會產生一批優秀的全球性、有競爭力的優秀企業。沈南鵬說,今天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在壯大后逐漸走出國門,但還有一批企業是成長的第一天就開始走向國門,包括華大基因、大疆,大疆第一年銷售海外產品銷售占70%。
“大疆今年年初發布最新款無人機的時候,發布地是紐約、倫敦和蘇伊士。這后面昭示了真正全球性企業的野心和計劃。”
紅杉資本已投資華大基因、大疆。沈南鵬稱,3年前紅杉資本投資華大基因時發現,很多美國比較有名的醫學院都是華大基因的用戶,這意味著其很早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司。
以下是紅杉資本中國合伙人沈南鵬演講實錄:
沈南鵬:今天的話題是互聯網+和下一個風口,我想分享的主題是創新創業的下一站,過去的15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的創新創業行業非常的興旺,每年在這些行業里的投資規模是不斷的增加。當然出現了一些非常標志性的企業,像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等。
在這個背后看到了中國過去創新創業大量的是集中在所謂消費互聯網行業中,不僅僅是互聯網而是消費互聯網,尤其是過去的七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后創業的壁壘大大的下降,今天看到確實是一種全民創業的狀態。
每個人都可以設置一個APP,來解決某一批人群的需求,這卻不應該是代表了創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和方向。因為從全世界范圍看,真正的創新創業應該還是不僅僅拘泥于本國市場的消費需求,更多的是在技術創新上進行新的開拓。
風險投資在硅谷有40年的歷史,早期的風投組織中,大量的人員是科技人員或者有企業經驗的科技人員,很少看到麥肯錫的咨詢人員和高盛的投行家們,因為不需要,那個時候風險投資家主要關注的問題是技術的風險,而不僅僅是執行的風險。
到了90年代末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即使在美國大量的投資案例已經圍繞消費互聯網。那個時候模式創新在引領,但是模式創新在整個創新創業中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更重要的是技術創新。
在未來的十年中,如果要有什么變化的話,我們猜測技術創新的企業會比重會大大增加,模式創新還是有很多低壁壘的問題有很多同質化的現象。
整個科技創新中以什么樣的機會在中國是特別有吸引力的呢?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高等院校和優秀的人才,這部分產業化進程處在比較落后的狀況,在兩年多以前非常幸運的投資了“大家”,它有非常優秀的創業和咨詢團隊。
其中有一位創始人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講座教授,他所引領的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實驗室,在過去的幾年中在技術創新上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在大家上反應出來。這是相信以后非常重要的課題,怎么能夠把科學科技的力量轉換成商業的真正價值。
傳統的做法是跟科學家和特別商業感情的科學家合作,這很重要;另外希望今天看到的是“命題作文”,從產業上得到的需求,反過去問科學家要答案,這樣的反向的做法在海外科研發展中是非常重要的路徑。
紅杉資本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今年年初跟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了清水灣基金,清水灣是科技大學所在地,主要是關注機器人行業的早期投資。在兩個月前跟全球最優秀的醫療儀器公司美德利成立了早期種子基金,關注醫療儀器中全球領先科技創新產品。
兩天前巴黎氣侯峰會上,比爾蓋茨組建了突破能源聯盟我也榮幸成為一員,我也贊成其中提到的理念和想法,除了政府對清潔技術新能源的貢獻以外,我們作為投資領域也能夠積極的扮演這樣的角色,通過投資早期的具有技術創新的清潔技術、新能源公司來改造能源優化和氣侯變暖的重要課題。
三個月前紅杉資本在中國成立了“未來論壇”,是一批關心科學,希望去弘揚科學精神的企業家、科學家和投資人共同組建的聯盟。
第一次看到科學家們走進了這樣的組織,組織的想法是希望通過科學在廣大民眾中的影響力,通過獎勵和推崇科學精神,讓大家更多知道中國一些前沿性的科學發展,我認為很重要,結合剛剛的主題,我們需要在下一站科技創新中把中國在科技領域中的優勢真正的用足。
第二個想法,下一站創新創業中,今天中國大部分創新創業企業面對本土市場,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本土消費市場太大了,但是畢竟再往前發展,我們應該做的是能夠更好的把中國優秀產能輸出海外。
中國創新創業有一批公司已經在做這樣的努力,今天看到優秀的互聯網公司當非常壯大的時候走出了國門,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
但是還有一批具有全新創新產品的企業,在成長的第一天就開始走向國門,包括華大基因、大疆,大疆第一年銷售海外產品銷售占了70%,今年年初發布最新款無人機的時候,發布地是紐約、倫敦和蘇伊士。這后面昭示了真正全球性企業的野心和計劃。
三年前投資華大基金讓我比較吃驚的結果,審問調查的過程中去訪談了美國的比較有名的醫學院,發現它們都是華大基因的用戶,這樣的企業擁有全球性的最好的技術,能夠被全球最優秀的藥廠和醫學院所采用,我認為這代表了非常重要的可能性,就是中國的創新創業企業如果有差異化的產品,第一天就是全球性的公司。
這樣的全球性公司必須有一個重要的特征,產品上一定是科學科技的創新,而不僅僅是模式的創新。
我們相信在今天新一代的創業者,很多是80、90后有國際性的視野,也有很多海外工作豐富的經驗包括研發的經驗,他們一定會引領中國下一個風口,這樣的創業創新一定會產生一批優秀的全球性的有競爭力的優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