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為:徐永清 寧鎮亞 喬朝飛 阮于洲 孫威 曹會超
本文摘自《測繪地理信息藍皮書》之《新常態下的測繪地理信息研究報告(2015)》
1、轉變政府職能的總體要求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在經濟新常態下,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職能轉變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重點是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即哪些事該由市場、社會、政府各自分擔,哪些事應該由三者共同承擔。”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縱觀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相關要求,其精神實質就是通過“清權、減權、限權、曬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建立完善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構建多元化、社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提高公共服務總體水平。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制度建設,創新監管方式,鼓勵社會監督,強化行業自律,加強監管研究,放管同步推進。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行政執法改革,依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監管。
所有這些關于簡政放權的重要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做好測繪地理信息簡政放權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改革前進的方向。
2、加快政府的簡政放權
適應經濟新常態,需要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新常態,首要一點就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將不該由政府管理和政府管理不好的事項下放給市場和社會,從根本上釋放市場和社會活力。
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扎實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從2013年4月相繼取消了基礎測繪規劃備案、編制中小學教學地圖審批事項、測繪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等審批事項。目前,國家局共有9項行政審批事項(表4)。全國31個省(區、市)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也在不斷積極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進簡政放權。各地根據改革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取消、調整或者下放了一些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審批事項,推進各審批事項的網上在線辦理、集中辦理,進一步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但總的來看,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簡政放權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比如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設置仍需要進一步科學,審批事項的審批條件不明確、不清晰,以及審批時限相對較長等。
表4.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現狀
序號 |
內容 |
1 |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審批 |
2 |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資質認定 |
3 |
地圖審核 |
4 |
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審批 |
5 |
從事測繪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認定 |
6 |
拆遷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效能審批 |
7 |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需要利用屬于國家秘密的基礎測繪成果審批 |
8 |
對外提供屬于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審批 |
9 |
采用國際坐標系統審批 |
一是著力做好行政審批事項的法律支撐。盡快完成《測繪法》《地圖管理條例》《測量標志保護條例》《地圖審核管理規定》等系列法律法規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的修訂及發布實施工作,為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審批改革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和保障支撐。
二是加快推進現有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做好采用國際坐標系統審批、對外提供屬于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審批事項、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需要利用屬于國家秘密的基礎測繪成果審批等事項的取消、合并和調整,讓非行政許可類的測繪地理信息審批事項徹底淡出歷史的舞臺。
三是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程序。研究縮短各審批事項的審批時限,加強在線審批系統建設,逐步實現審批項目申請、受理、審查、批復、公布、查詢、送達的全程網上辦理。
四是積極推進“放”“管”有機結合。對經批準予以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探索通過經濟、法律的手段,實行間接、動態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督。對經批準予以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強化行政審批監督,實行全程跟蹤督辦、限時辦結和責任追究等監督管理制度,確保審批事項程序規范、公開透明、高效便民。
3、加強對產業發展的服務引導
市場與政府都是資源配置的主體。政府配置資源是通過“有形的手”,市場配置資源是通過“無形的手”。要加強服務和引導,營造環境,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政府的有形之手來更好配置資源,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統籌規劃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加強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強化對各地地理信息產業園布局和定位的指導,統籌好地理信息技術、資源、市場、產品、人才等多方面要素。建立地理信息產業統計制度,合理制定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準,加快研究制定地理信息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形成地理信息單位名錄庫和更新機制,明確地理信息產業的統計范圍,逐步形成規范的地理信息產業統計工作機制。
二是支持地理信息企業做強做大。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資質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準入制度,及時將新興地理信息活動納入監管,科學合理規定從業單位資質等級標準和準入條件,形成全國聯網、動態更新的資質與信用管理機制。促進地理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地理信息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高地理信息產品質量,引導和規范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公平有序競爭。通過改進管理服務和加強政策引導、扶持,創造有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良好環境,形成市場有效競爭、企業協調發展、優勝劣汰的良性局面。引導企業向園區匯集,推動地理信息產業集團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加快培育龍頭企業。
三是完善地理信息相關標準。加快完善標準化管理制度,適時修訂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管理辦法等規章,出臺加強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的意見。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開放型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形成機制,逐步深化部門之間、行業之間以及軍民之間共同參與、各有側重、合力推進的融合型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協調機制。以現有測繪標準體系與地理信息標準體系為基礎,圍繞重點開展各業務領域標準子體系建設,加快相關標準的修訂工作,科學表達各類型、各層次標準的內容、內涵與銜接關系,明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布局和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構成,留足地方標準對接空間,逐步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覆蓋全面、定位準確的測繪地理信息標準體系。加強企業標準化指導,促進企業標準體系完善和服務質量提高。
四是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通過政府信息公開、單位主動申報、發包單位提供等多種渠道,廣泛征集測繪資質單位的信用信息,記錄在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信用信息管理平臺中,并在測繪資質管理和市場活動中充分發揮信用管理體系的作用。加大地理信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明確地理信息知識產權的概念、歸屬、內容和權限,建立公平合理的地理信息版權交易體系。加快健全各項市場管理制度,完善招投標、資產評估、咨詢服務、工程監理、質量監督檢驗等制度,逐步建立地理信息監理準入制度、監理人員管理制度、質量監督檢驗制度,規范地理信息咨詢服務機構。完善與有關部門形成的長效監管機制,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地理信息活動。
五是加強地理信息安全監管。提高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識,與愛國主義教育、法制宣傳教育相結合開展國家版圖知識“三進”活動,普及全民的國家版圖知識,開展地圖安全審校人員和涉密崗位人員等培訓。健全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細化更新地理信息涉密要素,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要素細化分層管理政策,指導涉密地理信息生產和使用單位強化安全保密措施。提升地理信息安全監管能力,創新監管手段,研究監管的新技術、新方法,加強涉密地理信息保密技術處理研究。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力度,聯合有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及時查處地理信息失泄密等危害國家安全利益的違法行為。
六是加大基礎地理信息供給。按照著名戰略學專家邁克爾•波特的理念:一個優秀的競爭戰略,關鍵是定位、取舍、配置。必須要根據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信息資源稟賦優勢,不斷完善基礎地理信息的提供和使用政策,加強地理信息資源對企業的供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基礎資源,如“千金買馬骨”般吸引更多的創新資源匯集。
更多信息請瀏覽測繪發展研究中心門戶網站(http://fazhan.sbsm.gov.cn/),謝謝!
新浪微博ID:測繪地信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