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極飛無人機要帶年輕人回到農村去,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除了效率與精準等技術價值,在無人機的農業應用上,極飛科技 CEO 彭斌更希望它能夠解決現實的一些痛點,如避免傳統的農藥中毒、吸引年輕人返鄉等等。
10 月 10 日,極飛科技發布最新一款 P20 植保無人機、農業無人機飛控,并宣布推出植保無人機銷售和租賃業務。這家 2007 年誕生于廣州的無人機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涵蓋技術研發、硬件生產、農機服務等業務的科技公司。截止今年 10 月,極飛已經在全國 26 個省份進行植保作業,完成超過 200 萬畝的農田噴灑。
在彭斌看來,無論從技術革新、商業邏輯、服務三農上,農業無人機都是大有搞頭的。
一方面,無人機是整個時代技術的縮影,它技術成熟可靠,成本也越來越低;另一方面,據普華永道分析,到 2020 年,整個無人機產業的估值將從 20 億美元飆升至 1270 億美元,其中農業所占份額為 324 億美元。假設中國有十億畝耕地都用無人機噴灑,每畝花費 100 元,這便是個千億市場。
再有的是,在農村青壯勞動力日漸流失的當下,曾養活數以億計人的家庭聯產承包制開始顯露弊端,中國農村土地的流轉率已經達到 30% ,未來趨勢肯定是土地從散戶流向大戶,一定需要更專業化的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登記在冊、無人機產業鏈的企業有 6000 多家,其中從事農業的無人機企業有 300 家。樂觀估計,等到 2020 年無人機便會成為中國植保的主力器械。
早在 2013 年,極飛就開始在新疆、海南等地區開展植保無人機對棉花、水稻等農作物的噴灑實驗。2015 年 4 月發布第一代 P20 植保無人機,同時開始組建植保服務隊,直接為農民提供無人機植保服務,而不是直接向農民銷售植保無人機。
為什么極飛不學學大疆,光靠買飛機賺錢?這是極飛近年一直被外界質疑的地方。在彭斌看來,農業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可能是一臺飛機就能解決的問題。經歷兩年的時間考驗,以及超過 20 種農作物和 200 萬畝植保經驗的迭代優化,極飛認為市場的成熟度、農民的滿意度、產品的可靠性都有了極大的提升。為此,他們終于宣布對外銷售 P20 2017 款植保無人機。
P20 2017 款不僅是一架飛機,更是一套系統,包括無人機、GNSS RTK 定位設備(手持測繪器、移動基站、固定基站)、A2 智能手持終端、藥箱、灌藥機、智能電池和充電器,售價為 94999 元。極飛還推出了植保無人機租賃業務。用戶只需要繳納一定數量的押金,就能以 4 元/畝的價格租到無人機和電池,以及其他植保相關設備。
無論是買還是租,極飛模式更側重的還是售后服務。因此極飛宣布計劃在 2017 年建立 50 個保障中心,保障車分布在極飛農業無人機主要作業區域的 100 公里范圍內,提供 48 小時及時響應的保障服務。
極飛還宣布成立“極飛學院”。對比大疆慧飛培訓中心的植保無人機飛行與維修課程(課時 15 天,學費 6500 元),擁有 RTK 定位系統、具備自主飛行能力的極飛無人機,學習門檻低,學員只需支付 1000 元學費就能參加極飛學院的學習,噴滿 200 畝地就能獲得農業無人機的操作資格。
該平臺將于 10 月 20 日正式開放,線上操作為主,通過注冊帳號在微信公眾號即可登陸。
彭斌時常在想一件事,迄今為止極飛有 200 萬畝的作業面積,再擴大 10 倍會怎樣?總不能再把飛機、設備數量再翻十倍吧?唯一的方式就是將極飛的技術開放、設備開放,讓更多的人享受這項技術所帶來的價值。
可別忘了極飛是以飛控起家的,針對合作伙伴,極飛這次還推出了第二代農業無人機飛控系統 SUPERX RTK,該飛控系統結合 RTK 定位技術和航線避障功能,能夠實現厘米級高精度的穩定飛行,還加入了雙鏈路傳輸技術以保障在無人機超視距飛行時也能實時監控,售價為 27999 元。
如今的極飛已經很難單純以無人機公司來描述,它在農村市場有著各種跨界布局。今年 7 月,極飛與螞蟻金服、農村淘寶展開相應的合作,在服務區域內的農民還能像滴滴打車那般一鍵“打飛機”、在支付寶的應用內呼叫無人機植保服務。
發布會上,極飛還公布了,新品牌“極飛地理”,與千尋位置、航天宏圖合作,布局農村地理信息領域。在接下來的一年,他們將在農村建設 500 個 RTK 基站,為無人機提供更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服務,并把一些遙感數據集成到極飛的運營管理平臺,如獲取未來 6 小時乃至 48 小時的天氣預報,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好的支援。
極飛還跟意匠機器人合作開發了一款可為 P20 迅速更換電池的機器人。
過去兩三年時間里,極飛大量向各大專科院校、本科院校招聘人才,最后通過篩選留下的年輕人有 800 多人。他們最終都被派回家鄉工作,并對投身家鄉的農業充滿熱衷。這便是極飛的愿景,將無人機技術放到農村、農業、農民的生計中,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做一點微小的貢獻。
“如今,在農村縣級單位、鄉級單位、鎮級單位要找到優秀的年輕人非常困難,但是讓他們拿著無人機回去創業他們還是愿意的,因為科技帶來的吸引力巨大。中國農業市場巨大,需要這些年輕人,不敢說發家致富,至少在這個行業里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