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人機市場刮起改革風 四大細分領域率先試點)
OFweek機器人網訊:當前,除了航拍以外,無人機還有更多行業性應用未被挖掘。在智能、便攜兩股大風吹動下,未來無人機市場將迎來哪些新變化?
作為消費品,無人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市場體量,而品牌在發展過程中也在尋找更多的增長空間。但從橫向上而言,除了航拍以外,還有更多行業性應用未被挖掘,而縱向上,無人機行業的智能化趨勢在逐漸加強。此外,今年無人機市場新刮起了一股便攜風,不少無人機廠商推出體積更小的無人機,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削減無人機的功能。未來智能、便攜都是無人機的發展方向。
那么,在智能、便攜兩股大風吹動下,無人機市場又將迎來哪些變化?
植保已近大規模化應用
無人機是機器人時代的一個縮影。近幾年,美國、以色列等無人機大國,都已將通訊、導航、VR、AI等概念和技術集合在無人機之上。無人機規?;瘧?,將是機器人率先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案例。而多旋翼無人機的出現,則讓植保行業泛起了一股新熱潮。截至今年10月,中國注冊的無人機相關企業達到6000多家,其中生產農業無人機的企業就有300多家。
現在,各路玩家都在加速技術迭代的速度。隨著百億級市場逐漸打開,新安股份、芭田股份、隆鑫通用等上市公司,零度智控等創業公司也陸續加入戰局之中。不過,受制于中國國情,植保無人機的普及速度或許不會突飛猛進。此外,對任何新興行業而言,人才問題都是行業發展初期無法逾越的障礙。業內人士估算,到2020年中國植保無人機從業人員將達到40萬,對飛手的需求量也將快速增大。在市場還小時,它們尚能夠維持供需平衡,后續則需要各方在飛手培訓方面共同出力。
無人機“雙目立體視覺”應用崛起
雙目立體視覺是機器視覺的一種重要形式,由于其能使智能設備具備對環境的深度感知能力,因此在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前景。隨著無人系統領域產品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用戶對于諸多性能的優化及提升的需求增多,對于能夠及時感知障礙物并做到有效避障的雙目功能的需求呼聲日益高漲。業內人士稱,由于雙目功能可以讓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較好的識別周圍環境,有利于避障和飛行,無人系統領域對該功能的市場需求非常大。
今年3月,大疆創新發布的精靈Phantom4就運用了立體視覺定位系統。4月,國內智能無人機企業博瑞空間也通過嵌入英偉達NVIDIA的GPU使其生產的無人機擁有了雙目視覺系統。日前,飛馬機器人推出的新品J.ME捷魅也可搭載雙目避障功能。據業內人士分析,在《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的大背景下,機器視覺產業從2015到2020年是一段快速發展期,這將帶動無人機“雙目立體視覺”成為產業發展新藍海,企業在其中大有可為。
反無人機市場藍海箭在弦上
隨著消費級無人機門檻越來越低,銷量越來越高,無人機“黑飛”、“亂飛”事件也頻出,甚至嚴重威脅到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安全。為解決這一問題,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打擊“黑飛”舉措,而各大公司也頻出“黑科技”。由此來看。無人機“黑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即“反無人機”市場。
2016年2月,根據國外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Markets首次發布的“反無人機市場報告”預測:在2017-2022年間,反無人機市場將以每年約24%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市場總額將達到11.4億美元。雖然這個市場規模遠不及手機、PC等領域,但由于從業者稀少,競爭小,所以潛力還是很大的。
國內外的無人機監測廠商正在崛起中,由此還衍生了無人機捕捉、干擾、摧毀設備的應用市場。而在我國,無人機監測服務主要是由軍方或者中航提供,民用消費級無人機的監測管理系統很少。國內外大多數反制無人機企業都在做無人機阻攔器相關設備。
無人機航空航天工業領域增速有望超20%
當前,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將成為空軍未來發展方向,在美國引領下各國加速研發和列裝,行業分析認為,未來10年無人機有望成為全球航空航天工業領域增長最快的一個單元,增速有望超過20%。
目前國內無人機市場約為30億元,其中軍用無人機占比約為90%。目前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份額為11%,軍用占據較大空間。目前我國軍費開支以10%的速度增長,商用無人機市場則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不可否認,目前在中國,軍用以及政府公共服務才是無人機最廣闊的應用市場。研究機構TealGroup預測,到2024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15億美元,而DMS集團預計2014-2023年10年間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710億美元。我國軍用無人機未來十年總產值或超1100億元人民幣。軍用無人機發展前景廣闊,千億市場空間靜待開拓。伴隨著國際軍用無人機市場的發展,我國軍用無人機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期,中國有望在無人機出口銷售領域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