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預計,他今年在新疆可以完成3萬多畝的作業,而等到冬季到來時,老楊很想去南方作業。
但是,一直在新疆經營,目前南方沒有資源、沒有訂單,還不太清楚到時候如何操作。老楊的困惑也許是我們許多飛防人員共同的困惑,如何延長作業時間,如何獲得優質訂單,最終如何實現盈利。在全國,像老楊這樣在區域內用心作業,被認可的飛防團隊數量越來越多,而更大體量、更大規模的專業化飛防組織卻非常少。而專業化、規?;娘w防組織是接下來行業大量應用爆發時真正可以抓住市場機會和具有競爭能力的團體。面對小規模的飛防團隊或者個人形式的飛防組織,專業化、規?;娘w防團隊更具備吸引優質訂單的勢能,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會向這樣的團體傾斜。只有更多的優質訂單才可以實現飛防的盈利,優質訂單就是田塊的規?;?、良田標準化、價格合理化、作物種植單一化、植保飛防全程化等,這樣的訂單將越來越多,也將越來越多的被專業化飛防組織所吸引。
最后,在我再三追問老楊,現在經營飛防累不累,對飛防的信心和認識有沒有轉變,以及存在哪些問題,老楊說“累是肯定的,主要是飛手人員不好留,有的太年輕,吃不了這個苦......”
如老楊所說,飛防人才的短缺和穩定性,是許多飛防組織的短板,同時,也預示著這個行業人才需求在持續擴大,并且在快速擴大;目前的飛防的確有許多勞累與辛苦,新一代的年輕人用吃苦和勞累,正在解決原有農村老年人的勞累與辛苦,短期內改變的是勞動力結構的問題,從長遠來看,是新科技的生產力取代老傳統耕作機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