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媒稱贊中國無人機集群技術取得長足進步)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5日發表埃米莉·馮和查爾斯·克洛弗的文章《中國為不對稱戰爭時代做準備》稱,隨著微型螺旋槳嗡嗡作響,一架架比模型飛機稍大一點的中國無人機被彈射器的巨型橡皮筋彈射出去。很快天空中布滿了像玩具一樣的無人機,它們列隊飛過中國的某片山區。
這個貌似不可能的場景,或許預示著中國的一場軍事革命。6月11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展示了119架無人機編隊飛行的“集群”技術。據該公司稱,這使其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無人機集群,打破了此前由美國保持的紀錄。
編隊中的每一架無人機都裝載了能夠與集群中其他無人機交流的軟件和傳感器。研發人員正致力于在未來實現讓數千架無人機同步操作,識別和襲擊目標。從理論上講,此類裝載導彈或彈頭的無人機集群能夠進行復雜的攻擊,可以單純依靠數量優勢來壓制對手的防御。
美國蘭德公司高級工程師蘭德爾·斯蒂布說:“這可以追溯到匈奴王阿提拉采取的戰術。這是一支能夠擊敗更強大、更先進對手的輕型攻擊部隊。它們突然間冒出來,從四面八方進行攻擊,然后又消失不見,如此反反復復。”
經過20年的軍事現代化努力,中國已經研發出隱形戰斗機、導彈驅逐艦和“航母殺手”彈道導彈,同時也削減了部隊數量。中國軍工企業認為,通過高技術人工智能將技術含量較低的硬件串聯的無人機集群,將成為代表未來的一種武器。
在未來,這些無人機既可有效當作致命武器來使用,也可用作非致命武器。比如,數千架3D打印的廉價無人機能夠成群結隊地去攻擊航母或戰斗機,后者目前還沒有針對此類攻擊的反制措施。再比如,當1艘美國船駛近南海有爭議的島嶼時,中國可以派出無人艇集群來封鎖其航線。
莫斯科國立高等經濟學院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表示:“目前,集群技術被認為是世界防務技術發展中最有希望的領域之一。中國人正在優先發展這項技術。”
美國亦是如此。美軍正在服役的無人機大約有7000架。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保羅·沙雷說:“集群的本質就是合作。擁有100架或1000架無法相互交流或協調行動的小型廉價無人機并沒有太大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讓這些無人機能夠相互溝通并協同運作。這是配合默契的狼群和各自為戰的小狼之間的區別。”
文章稱,在過去的25年里,美國在軍事上占據優勢。這種優勢建立在隱形和高精度武器等領域的先進技術之上。
美國的軍費開支排名世界第一,是軍費排名第二的中國的將近4倍。美國通過少數尖端武器保持軍事上的優勢地位。不過隨著中國用自己的巡航導彈和隱形戰斗機技術追趕上來,美國已經開始專注于更新的技術。這催生了一個武器裝備新時代的到來。在未來,機器人、定向能武器和3D打印裝備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角。
集群技術的出現預示著一個新時期,它或許能扭轉過去25年來的趨勢,即部署數量更少但更先進且昂貴的武器平臺。下一代武器或許會見證先進的武器系統被自主集群的絕對數量優勢所打敗。
沙雷說:“(集群技術)帶來的結果將是一種戰斗力生成方式的轉變,數量會再次成為戰場上的決定性因素。擁有最智能的算法可能比擁有最好的硬件更重要。”美國一直在優先發展極為先進但價格昂貴的硬件,譬如“全球鷹”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需要數十人組成的團隊來進行操縱。而集群的優勢在于:它只需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硬件,然后用先進的軟件將其連接在一起。
文章稱,在中國軍隊進行徹底改革的過程中,解放軍內部有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將更多資源投入到下一代武器裝備上來。
今年6月,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部長王衛星在《解放軍報》頭版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當人們仍在備戰高技術戰爭時,手段新舊交織、形式隱蔽復雜的‘混合戰爭’,正成為美俄博弈的一種重要方式;當人們費神思考如何在透明化戰場隱身遁形時,無人化戰爭正逐步顯現;當人們埋頭尋求在傳統武器上與世界軍事強國縮小差距時,以定向能技術為代表的‘光戰爭’也即將登上舞臺。”
《金融時報》的文章表示,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強調技術進步的作用。中國軍隊計劃到2018年為止裁軍30萬人,以精簡人員、提高效率,讓部隊隨時能夠投入戰斗。自主操作的無人機集群就可以讓現役部隊人數大大減少。
防務專家表示,集群技術對中國有吸引力,因為它可以讓中國在投射軍力的同時降低引發軍事對抗的可能性。與戰斗機或航母不同的是,無人機的威脅較小,可以在不引發軍事沖突升級的情況下被擊落或捕獲。去年12月,中國在南海捕獲了1個美國水下無人潛航器,幾天后解放軍將其歸還美方。
此外,中國還在推進其他領域的機器人技術,包括仿造波士頓動力公司的部隊支援機器人“大狗”,后者酷似《星球大戰》中帝國軍隊使用的“步行者”戰車,旨在向戰場運輸裝備輜重。在7月北京舉行的一次軍事技術博覽會上,總部位于珠海的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1艘裝備有機槍炮塔的無人艇。近日,中國某個網站也公布了1架搭載魚雷的新型地效無人機掠過水面的照片。該產品可用于攻擊潛艇。
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邁克爾·蔡斯表示:“中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在無人系統研發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編譯/楊雪蕾)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展示的無人機編隊(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