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利用“無人機”開展自然災害預警和監測、救援等,能夠減少自然災害突發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發展的民生問題。針對民生問題和社會需求,我省立項實施了“新型無人機在自然災害預警監測中的運用及推廣”民生科技項目開展領域的研究和技術推廣。
我省自然災害在氣候和地質構造兩種因素長期作用下形成了災害類型多、發生頻率高、活動強度大、分布地域廣的現狀,制約了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和諧進步。而特有的復雜地理環境,造成地質災害調查精度低,監測預警覆蓋面窄、空白區大。面對特別嚴重的災害,如地震、暴雨、洪水、泥石流等高危害地質災害,往往會造成受災區域建筑坍塌、通訊中斷、道路塌陷,嚴重阻礙第一時間救援人員和物資的進入,即便是到達了災區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受災面積及程度進行全面了解和評估,給救災決策和應急搜救工作帶來巨大困難。
項目由蘭州神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牽頭,面向全省,通過改變傳統遙感數據采集方式,結合先進的數據分析系統,形成完整的自然災害預警和監測體系,構建甘肅省域地質災害數據中心,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為災害發生前提供預警預報信息、為災害預警指揮提供輔助決策依據,并開展國土資源調查等工作,為城鎮規劃治理和災后重建提供數據,為我省應急救災提供即時資料和技術保障。該新型無人直升機應用技術,可按照指定航線進行自動或半自動飛行,即時升空、轉場便捷,懸停精度誤差范圍在±3米內,并在2分鐘內可以實現升空及降落。飛機平臺可攜帶攝像、紅外及圖傳裝置可進行近距離的空中監控。
該項目的實施,以加強和完善現有的災害防治和應急反應等體系建設為目的,結合我省自然、地理、氣候情況進行關鍵技術的研究,完成了科學的技術方案和實施計劃。以甘肅某師無人機訓練隊為基礎,成立無人直升機抗災救災應急分隊,編制15人,其中技術保障組2人,地勤維護組3人,飛行作業組10人,根據突發事件制定應急處理詳細預案,讓無人直升機抗災救災應急分隊在全省突發性自然災害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已研發出的無人直升機機型基礎上,針對我省自然災害類型多樣,地形地貌、氣象特征復雜的現狀,為抗災救災應急分隊量身打造、研發生產SLA260無人直升機5架、SLA520無人直升機2架、SLA110無人直升機1架、SLA六軸飛行器3架配置SLA起落架聯動兩軸云臺5套、SLA起落架聯動三軸云臺2套,并配備抗災救災應急指揮車一輛,確保搶險救災的時效性。
近年來,該技術團隊參與了舟曲、岷縣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等救災活動、岷縣7.22大地震和天水7.25泥石流應急救災中、黃河流域的防凌破冰精準爆破、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監測、水域監測等相關工作,都取得了好的成績和評價,充分發揮自身無人機裝備技術優勢,為防災、抗災、救災發揮了巨大作用,達到為民、利民、惠民的目的,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我省乃至我國同類災害高發地區的防災減災工作做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