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2015年的過熱炒作,2016年無人機企業更多開始付諸行動,建立打藥隊、進行跑馬圈地式的市場拓展。成立于2015年5月份、2016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的農飛客同樣建立起了200人的農化服務團隊,根據作物生長季節由北向南為農戶提供打藥服務。
經過大量田間作業,孔建強深刻地意識到,飛的好并不一定防的好,飛機不是萬能的,農戶更關心的是作業效果,而目前單純依靠飛防實現盈利并不現實,這就要求農飛客擁有非常健全的飛防植保方案,在植保領域取得領先。放眼國內,目前適合飛防的作物植保解決方案還并不多見,尤其是在飛防藥劑的選擇上。好在農飛客有一個專門從事應用技術開發的團隊,深入到各個省份開展飛防藥劑篩選和飛防藥效跟蹤。另外,在農飛客省級服務平臺里面,包括下面的網點、合作對象,基本都是當地的植保專家,擁有多年的產品運作和植保經驗,能夠切實根據各地的需求,實現飛防植保方案與病蟲害防治的無縫對接。
截至目前,農飛客已經在全國8個省份成立分公司,月均作業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其中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南方稻區,已經能夠通過提供全程飛防植保解決方案的形式實現盈利。
未來三年布局千家鄉鎮服務站

(農業智能化,飛客進萬家)
“很多人都說,中國的植保飛防市場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千億藍海,但我并不這么看。機器換人在植保領域一定是大勢所趨,但不可否認,地面機械也將分享一定的市場份額”孔建強說,“就目前而言,作業效果和作業價格是左右飛防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價格方面則需要飛機作業效率的提升,效果方面就要看專業化服務組織如何推廣,政府如何引導?”
談及未來三年農飛客的戰略規劃,孔建強告訴記者,未來來2-3年農飛客將重點布局三個板塊:北方的大田作物區;長江流域水稻區域;華南的兩廣、海南經作區域。其中大田作物區域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山東的小麥、玉米,長江流域水稻區域主要是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江西,經作區域主要是廣東、廣西、海南。盡最大可能拉長作業周期,減少飛手的閑置時間。
同時,在布局省級平臺的時候,也要實現農飛客渠道下沉到縣級和鄉鎮級,打造“總部平臺-縣域服務中心-村鎮服務站”的服務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接地氣,做到隨叫隨到。“在未來3年,我們要在全國布局100家縣級服務中心和1000家鄉鎮級的服務站,真正的實現縣與縣的聯動,市和市之間跨區作業,以及各個省之間大規模配合作業。”孔建強滿懷信心的說。
歡迎投稿咨詢!本期小編QQ:83908017,驗證暗號:導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