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彥宏在2017百度世界大會上表示,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新突破,計劃與金龍汽車合作生產一款無人駕駛小巴車,在2018年實現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
同一天,美國加州洛杉磯,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無數粉絲的歡呼聲中,發布了電動卡車Semi和新款跑車Roadster2。除去殘暴的性能參數之外,車輛具備無人駕駛功能也是一大賣點。
看起來,科幻電影中全自動化的交通流,似乎離我們已近在咫尺。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人駕駛在中國的真正落地,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制約因素。拋開無人駕駛技術和政策法規因素不談,哪怕只是停車這一個環節,都對無人駕駛落地造成巨大挑戰。
試想,當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停放時,如何自行完成找停車位、停車、繳費等一系列復雜的活動?我國的停車場,已經準備好要迎接無人駕駛汽車了嗎?
從技術上看,智慧停車場已具備服務無人駕駛車的能力
樂觀地看,近年來國內智慧停車技術發展迅速,客觀上為未來全面擁抱無人駕駛時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智慧停車行業領軍企業ETCP研發的停車場智慧化解決方案,已經能夠幫助停車場在服務與管理兩方面皆達到較高的自動化程度。一方面,使停車場具備車位信息聯網、車位預定、不停車電子收費等智能服務能力,為車主提供手機找車位以及免取卡、不停車、自動繳費的快捷出入體驗;另一方面,通過“車場管家”系統,幫助停車場實現高度智慧化的云端運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升管理質效的同時節約運營成本。
(圖為ETCP智慧停車場入口)
理想狀況下,無人駕駛汽車系統在接入智慧停車平臺后,可實時獲取附近停車場的位置、價格、車位空余情況等信息,制定最優泊車方案。隨后,智慧停車場可為無人駕駛提供停車場室內定位、導航、車位索引、自動抬桿放行、電子支付等一系列服務,確保車輛最終能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完成整個停車環節。
可以說,從技術的角度,停車場在經過智慧化升級改造并不斷升級迭代之后,已經具備在未來接入無人駕駛的可能性。未來的智慧停車場本身就將成為無人值守停車場,是全自動化交通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面臨規模化瓶頸,全面擁抱無人駕駛仍需時日
雖然智慧停車在技術上已具備服務無人駕駛車輛的能力,但這并不代表我國的停車環境已經能夠支撐無人駕駛車的落地。
事實上,對傳統停車場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而是需要對停車場的硬件、軟件和運營管理流程進行全方位的革新,這就決定了智慧停車場在數量上的增長速度受限,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規模化。
2012年至今,我國智慧停車企業已對一萬多家停車場實施了智慧化升級改造,其中,行業領頭羊ETCP獨占5000多家,行業格局基本成型。然而,智慧停車場的數量相對于全部停車場而言,還只是九牛一毛。長遠來看,智慧停車的普及率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由此,未來當無人駕駛車真正落地行駛后,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景:一部分智慧停車場向其敞開懷抱,但更多的停車場,則可能會將一輛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拒之門外。要讓停車場全面擁抱無人駕駛,智慧停車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