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網聯植保無人機作業中 圖片來源: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
高科技、智能化成為今年春耕春管的一大看點。如今,在田間地頭,植保無人機的身影屢見不鮮,成為農民田間操作“好幫手”。與此同時,當5G遇上無人機,讓春耕迸發出絢爛的“智慧”火花。
5G遇上無人機田間“長出”高科技
3月初,看著地里的麥苗已經返青,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苗家堂村農民苗景坤卻高興不起來,“麥苗出現了病蟲害,可正值疫情期間,很難找到人幫忙打藥。”苗景坤租種的土地有近200畝種植的是小麥,這下可把他急壞了。得知苗景坤的情況后,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利用5G網絡搭載遙感監測能力的植保無人機為苗景坤解決了麥苗病蟲害難題。
“5G網聯植保無人機用了不到2小時,就解決了我的‘心病’,以后再也不用為找不到人打藥發愁了。”苗景坤高興地說。
苗景坤所說的 5G網聯植保無人機,外觀與普通無人機并無明顯差別,然而通過5G網絡的加持,被賦予了更多“超能力”。
“基于5G‘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無人機的飛行軌跡、態勢數據通過5G網絡能實時回傳至5G網聯無人機管理運營平臺,飛行狀態可被實時監控。”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無人機行業專家黃益告訴記者,無人機可以通過5G網絡,實時與管理平臺進行互聯,由平臺對無人機進行控制,通過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相當于無人機有了大腦,讓無人機自主飛行,自主識別,以及自主返航。
5G網聯植保無人機讓農事活動更加高效。“5G網聯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作業效率可達近100畝/小時,是人工作業的20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僅替代了大量人工作業,還減少了人工作業的危害性。相比人工,還可節約50%的藥水量,不僅大大降低了資源成本,還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黃益說。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已在山東濟寧、河南焦作、安徽滁州、四川彭州、貴州興義、重慶九坡區等7個省市利用5G網聯植保無人機助力春耕作業。
遙感大數據農事管理盡顯科技“智慧”
眼下,看著田里已經抽穗的麥苗,苗景坤滿臉高興。“5G網聯植保無人機不僅解決了麥苗的病蟲害問題,通過5G網聯無人機及衛星遙感技術的監測分析,我按照監測分析給出的農事管理建議,及時對個別地塊進行了針對性灌溉和施肥,麥苗長勢有了很大的改觀。”
據了解,在5G技術助力下,植保無人機不僅可“智能”噴灑農藥,還可對農事管理給出精準管理建議,讓農事管理更加“智慧”。
黃益介紹,植保無人機因搭載了5G技術,在噴灑農藥前,利用衛星遙感技術,5G網聯植保無人機可提前掌握農作物病蟲害情況,并可根據田塊病蟲實際發生情況準確選用農藥種類和確定用量,植保無人機在作業時,就可以智能噴灑農藥種類和計量大小。
“5G網聯植保無人機像是搭載了人體大腦,智能噴灑系統根據飛行速度、高度、作物類別、病蟲草害嚴重程度,自動調整噴頭,實現變量精準噴灑。”黃益介紹說。
此外,有了遙感數據大平臺的助力,農事管理活動更加精準。遙感數據大平臺可通過地面、無人機及衛星遙感技術動態監測區域農作物長勢信息,利用獲取到的遙感數據對農作物進行智能分析,并采取構建農作物長勢分析智能模型,實現對糧食作物產量、水分、養分等關鍵生長指標的精準預測,可清楚掌握到各個區域農作物的長勢、土壤水分、病蟲害和成熟期預測等情況,作物生產管理者便可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精準管理。
有了5G網聯無人機及遙感數據大平臺的助力,苗景坤對今年的小麥收成充滿信心。“根據3月上旬遙感數據大平臺對小麥生長分析的報告,以及接下來精準的農事管理,我相信今年的小麥收成一定差不了。”
5G技術的應用不僅讓農業生產管理更高效、更智慧,在未來會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黃益介紹,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基于5G網聯的無人機,更有助于開展遠程敏捷控制,高效完成植保、巡檢、直播等任務,提升農業精細化種植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此外,有了5G技術的加持,將讓農業生產的各環節都實現全方位的提速與升級,這樣不僅讓種田更加精準,還解決了人力勞動強度大、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黃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