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幾點支撐讓航空植保迎來發展良機:
第一,政府專項資金支持。目前,部分省市已經將農用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范圍。以河南省為例,農民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購置農用無人機將享受1/3省財政補貼和1/3農機購置補貼,購買者只需支付1/3的市場價即可買到,價格降到了農戶可接受的范圍。
第二,農藥用量零增長支撐。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一架載重17公斤的植保無人機一個架次作業20~30畝僅需15分鐘。其能耗成本僅0.75元,能節省農藥30%~50%,在農藥減量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土地流轉和農業人口老齡化需要規模作業。農業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顯現,土地流轉規模逐年加大,省時、省力、連片施藥作業為航空植保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平臺。
第四,統防統治急需高效植保。植保無人機多采用超微量噴霧技術,霧滴直徑為15~75微米,適用于干旱少水地區、山區及坡地,常用來防治小麥、谷子、棉花及油菜等大田作物的病蟲害,在用藥量降低的前提下,植保無人機能讓藥效大幅提高。
第五,飛防藥劑登記獲重大進展。目前,以廣西田園、江蘇克勝、河南田秀才為首的多家高工效植保企業已經在飛防專用藥劑的研發及登記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航空植保的順利起航。
第六,無人機專用險為植保無人機護航。植保無人機由于技術含量高,價格昂貴,一旦損壞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今年2月11日,太平洋保險公司推出了無人駕駛飛機專用保險產品。
縱 有天時地利相助,航空植保在發展過程中仍有缺陷,需引起重視:首先,農用無人機目前還缺乏統一的3C認證標準,因此出現行業亂象;其次,無人機施藥尚處于 起步階段,售后服務還不完善;第三,無人機施藥將在一定程度上觸動農藥生產企業的利益,雙方合作模式仍在摸索階段。